![]()
门窗在剧烈摇晃,沉重的撞击声让土屋里的牧民扎西浑身冰凉。窗外,一个巨大的黑影正用肩膀一次次撞向门板。木门裂开的瞬间,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扎西看清了那双透着寒光的眼睛——是藏马熊!
2016年那个深秋的夜晚,青海玉树杂多县的这户牧民经历了地狱般的20分钟。藏马熊撞裂木门闯入屋内,在灶台边翻找食物。扎西一家蜷在角落,听着它沉重的呼吸与碗柜碎裂声交织在一起。
当它转向内室时,扎西拼死点燃一卷毛毡掷去。火焰腾起,巨熊终于低吼着撞破另一侧窗户逃离。案后现场勘察显示,这头藏马熊甚至拍碎了厚实的双层玻璃。
藏马熊是棕熊在青藏高原的独特亚种。 它肩高可达1.2米,体重轻松突破200公斤,一身棕黑长毛适应着高原的凛冽。
这大块头九成时间在安静地嚼着草根、翻找旱獭,高原生物学家追踪发现,它胃里90%的食物是植物和昆虫这类“素菜”。论硬件,它确实是顶配:10厘米长的爪子能轻松刨开冻土,一口“钢牙”啃牛骨头都不费力。
![]()
那它为何会盯上人类? 领地意识深入骨髓,当它认为家园被侵犯,无论是牧民新建的羊圈还是徒步者偶然靠近了它的幼崽,—都可能触发致命反击。
生存环境的挤压是隐形推手,气候变化让高山草甸退化,雪线上升,熊的传统食物变得难觅。饿极了的藏马熊循着风里飘来的肉干味儿,就闯入了人类的领地。
2016年玉树那头熊,事后发现牧民屋里挂着过冬的牦牛肉干,这成了致命诱惑。
![]()
再者护崽心切能让最谨慎的母熊化身“修罗战士”,在西藏那曲,曾有牧民距离小熊玩耍处百米外路过,被闪电般冲出的母熊一掌拍碎肩胛骨。数据显示,青藏高原人熊冲突事件中,近四成发生在熊类育幼期(5-7月)。
既然危险,为何还要大力保护,不尽数捕杀呢?
![]()
藏马熊的存在,好比青藏高原生态链的“定海神针”。作为顶级食肉动物,它们限制了岩羊、旱獭等食草动物的数量疯长。
若没有藏马熊压制,过度啃食的食草动物会让高山草甸变成荒漠,那可是牦牛和藏羚羊的家园,也是数百万牧民生存的根基。此外,它们还是高原植物的“播种机”。吞食的浆果种子随粪便散播四方,维系着脆弱的高原植被网络。
![]()
藏马熊的生存现状也不太乐观,食物减少,不得不靠近人类聚集区,翻垃圾桶,甚至是攻击人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头衔背后,是野外数量仅约3000头的残酷现实。
栖息地破碎化、人兽冲突加剧,都在将它推向更深的困境。真正的保护绝非放任熊群游荡在村舍旁。
![]()
三江源国家公园铺设的红外相机网络24小时监测熊类活动轨迹,牧民领到加固的防熊储粮箱,社区巡护队在熊类繁殖季提前预警疏散,科学与社区力量正编织一张人熊共存的安全网。
你认为藏马熊应该被捕杀干净吗?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