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蜀汉的顶尖谋士,十个人里有九个得喊诸葛亮的名字,毕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标签太深入人心,六出祁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你敢信吗?蜀汉阵营里居然有位主儿,不仅功劳不输诸葛亮,还能让这位智多星处处避让,连刘备都把他当 “心头好”。这人就是法正,一个早逝的奇才,江湖上还流传着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的说法,这到底是夸张还是真有其事?
![]()
咱先聊聊法正的 “跳槽” 经历,这操作放在当年绝对算职场天花板级别的逆袭。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法真是东汉名士,按理说起点不低,可偏偏投错了老板 —— 益州牧刘璋。这位刘璋同志,说好听点是仁厚,说难听点就是优柔寡断没眼光,面对法正这样的大才,居然只给了个县令、军议校尉之类的闲职,纯属把珍珠当鱼眼珠。换做旁人,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拍屁股走人,可法正不一般,他深知 “裸辞” 风险高,得先备好大礼找下家。
![]()
当时天下群雄割据,曹操那边谋士扎堆,郭嘉、荀彧个个都是狠角色,去了顶多算添头;孙权麾下周瑜、鲁肃根基已稳,外来户难有出头之日;剩下的小势力更是扶不起的阿斗。思来想去,法正把目光锁定在了刘备身上。这时候的刘备虽说是寄人篱下,但野心不小还特会笼络人心,关键是身边缺个能谋划大战略的顶尖人才,简直是天作之合。
![]()
于是法正拉上同样怀才不遇的张松,两人合计着把益州当成 “投名状”。张松先忽悠刘璋联合刘备对抗张鲁,趁机派法正出使荆州。刘备那叫一个会来事,好吃好喝招待不说,虚寒问暖样样到位,把在刘璋那受够了冷遇的法正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场就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着刘备干。后来曹操打汉中,刘璋慌了神,又在法正、张松的撺掇下请刘备入蜀,这波操作简直是引狼入室。更有意思的是,刘璋派给法正、孟达监视刘备的 4000 人马,最后全成了刘备的 “见面礼”,只能说刘璋这波血亏不冤。
![]()
拿下益州后,法正的封赏直接比肩关羽、张飞和诸葛亮,黄金 500 斤、白银千斤的待遇,足以看出他在刘备心中的分量。更绝的是,连诸葛亮都得让他三分。当年有人告状说情法正公报私仇,诸葛亮愣是装没听见,为啥?还不是因为法正太得宠,而且谋略确实硬。就说刘备纠结要不要娶刘璋兄长的遗孀吴氏时,满朝文武都劝不动,法正搬出晋文公娶亲侄子前妻的典故,一句话就帮刘备解了围,既笼络了益州豪族,又没丢了 “仁义” 的人设,这拿捏人心的本事,诸葛亮还真比不了。
![]()
汉中之战更是法正的封神之战。面对曹操麾下的猛将夏侯渊,刘备一开始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到极点。关键时刻还是法正出谋划策,先分兵调走夏侯渊的主力,再派老将黄忠突袭。这招妙就妙在选对了人,夏侯渊见对手是没什么名气的黄忠,顿时轻敌迎战,结果成了黄忠的垫脚石。曹操后来率援军赶到,听说计策出自法正,忍不住感叹:“刘备这小子没这能耐,肯定是法正帮他的!” 这波来自对手的认可,含金量可比自夸高多了。
![]()
最让人唏嘘的就是夷陵之战。关羽被杀后,刘备铁了心要伐吴,满朝文武劝得口干舌燥都没用,诸葛亮当时就叹气:“要是法正还在,肯定能拦住陛下。” 结果刘备大败而归,蜀汉国力大损,没多久就病逝了。要是法正活着,凭借他对刘备的影响力,说不定真能阻止这场悲剧。到时候诸葛亮坐镇后方搞后勤,刘备率军北伐,法正随军出谋划策,蜀汉能不能翻盘不好说,但至少不会输得这么惨吧?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法正早逝固然可惜,但三国的走向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法正能多活几年,蜀汉的剧本会不会更精彩?曹操、孙权会不会更头疼?这事儿估计只能留给后人琢磨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