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谋士很多,但天下的谋士还是归顺于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
曹操下了一招好棋,叫把“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被很多人看不上,甚至因此被人诟病,但他占得先机,可以号令天下的文士和武士,甚至很多谋士主动归顺于他。他并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首创,董卓就曾经干过这样的事,只不过后来被推翻了,也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当然就不被人提起了。董卓不仅挟持皇帝,而且还私自换了皇帝。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算是操控了皇权,想讨伐谁就讨好谁,而且师出有名。他想让汉献帝起草诏书,讨伐孙权,汉献帝没办法,就只能起草,不然就有可能受到惩罚。很多谋士归顺于曹操,说是归属于汉献帝,就像关羽那样,降汉不降曹。其实这些谋士和关羽一样,有一些愚忠的心态。皇帝已经被曹操操控,大权旁落。在一定程度上说,曹操就是土皇帝,可以代表汉献帝发言,甚至可以强迫汉献帝起草诏书,那么归顺于汉献帝的谋士其实就是归顺于曹操。虽然有很多谋士最终和曹操决裂,要维护皇权的尊严,也被曹操斩首,但其他的谋士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似乎和曹操之间存在着信息差,仍然愚忠,仍然要归顺汉献帝,要维护皇权,就一定要归顺于曹操,被曹操支配。关羽当年解了土山之围,和曹操约法三章,看似比较忠义,实际上仍然归顺于曹操。虽然他说自己是降汉不降曹,但皇权被曹操操控,降汉就等于降曹,这个道理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为了一时保命,要为日后寻找刘备做好铺垫。
小说中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的形象,说他是奸雄,而不是英雄。其实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如果曹操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的诸侯也会“挟天子以令诸侯”,都学董卓那样干,却不会在意别人的讥讽。曹操走了一招好棋,其他的诸侯并没有走了这样的好棋。他们嫉妒曹操,说曹操是奸雄,实际上他们也想这样干,却没有干成。曹操借刀杀人,杀了孔融,又杀杨修,还杀大谋士荀彧,但他杀的谋士多,归顺他的谋士更多,似乎杀不尽。主要还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多谋士都是书生,有着修齐治平的理想,要依附于皇权,靠皇权施展自己的抱负。那时候的书生都有报国之志,甚至要为国家而牺牲。只不过他们遭遇了特殊的情况,就是皇权旁落,而他们忠于的皇权只不过是曹操手中的权力而已。如此一来,天下的谋士大多要归顺于曹操,而不是归顺八竿子打不着的刘皇叔,更不会完全归顺于孙权。虽然曹操和皇权不沾边,但他挟持了皇帝,就可以号令天下的谋士,甚至可以号令天下的武士。曹操的骨干谋士有九个人,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重要的谋士三十六人: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
比起刘备和孙权的谋士来说,曹操的谋士简直可以形成智囊团,而且杀不尽,越杀越多。当然很多谋士认为跟着曹操有出息,可以平定天下,可以加官进爵,比跟着刘皇叔混要好得多。跟着刘皇叔混,很可能要被曹操剿灭,跟着孙权混也早晚要被平定,而跟着曹操混,就可以混出好模样,前提是不要愚忠,不要誓死忠于汉献帝。因为一旦汉献帝被废掉之后,忠于汉献帝的谋士就会被清算。虽然归顺曹操的谋士说是归顺汉献帝,其实有自己的小心思。而那些真正忠于汉献帝的谋士反对曹操称帝,等于挡了曹操的道,就被曹操杀掉了。曹操终于没有称帝,而是让自己的儿子称帝,建立曹魏政权。这种开天辟地的能力应该被歌颂,当然很多谋士都在鞭挞曹操,认为他篡位了,或者说他的儿子篡位了。就像《三国演义》中评的那样,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是很多诸侯也想当“汉贼”,却做不成,就只能这样骂他。当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分分合合都需要战争,并不是一句话就能完成的。曹操打败了袁绍和袁术,打败了刘表,征服了北方,算是功劳很大,却在小说中被贬得一无是处。其实小说有严重的拥刘贬曹倾向,在历朝历代流行的民间故事中凸显出这种倾向,最终被作者捕获这种倾向,编定成书,符合了老百姓的心态,也符合了很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诸侯的心态,当然会流传下去。
天下的谋士都喜欢借助权力来推行自己的思想,而且自视甚高,认为有平定天下的志向,能够提笔安天下。可是没有权力的加持,他们纵有满腹经纶,也无法施展出来。就像没有走出隆中的卧龙先生一样,只能算是盘着的龙,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一旦被刘备请出隆中,就如飞龙在天,施展很大的本领了。其他的谋士也是如此,没有依靠权力,就只能算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一旦依靠权力,就可以施展自己的雄心抱负,可以指挥若定,可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哪个谋士不愿意有这样的能力呢?于是他们纷纷归附有权力的诸侯,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背叛,就像被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一样,最终被曹操杀掉。当时没有所谓的道德,而所谓的道德只是有权的人公布的,或者说是有权的人树立的标准。倘若刘备当年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至于发展得那么差,很有可能会早早称帝,因为他自称是刘皇叔,是皇帝的正根儿。其实大汉的政权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借助了大汉的名声,借助了皇室宗亲的名声,就可以招兵买马,拉一帮人自立政权。曹操没有这样干,因为他和皇权没有任何关系,就要挟持皇帝,最终让儿子称帝,算是避免了天下人的唾骂。
![]()
曹操虽然挟持了皇权,但最终要走上称帝的道路,谁挡他的道路,他就要杀掉谁。那些愚蠢的谋士最终被他杀掉。而赞成他称帝或赞成他儿子称帝的谋士被留了下来。看来,谋士想要借助权力推行自己的思想,同时会被权力反噬,不得不防。就像那些御用文人一样,最终会成为权力系统的工具。丧失了文人风骨,怎么说都是人生的悲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