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访谈丨仇鹿鸣:通过选择而获得自由

0
分享至



引 言

对于刚进入大学生活中的同学们而言,大家会有很多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但也会有很多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或许你想要给新学期一个好的开始,却迟迟无法开启理想中的自主学习模式;或许面对着复旦带给你的一万种可能,你深感幸福的同时也感到烦恼——我们要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呢

如果你心存疑惑,这场由仇鹿鸣老师带来的访谈或许能为你指点迷津。

变 化

仇老师:

首先需要认真说明的是,在座的各位多数是我考上大学之后才出生的,这绝不是倚老卖老,而是坦率地承认我和各位之间的生活有明显的距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虽然我过去二十年来一直在复旦学习和工作,对学校的一切还不算陌生,事实上,对于现在本科生生活如何,毫无疑问,缺乏切身的了解。所以我不认为有资格或有能力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人生经验或可行的大学四年规划,这也不是我这一讲的目的所在。我能够谈的是作为局外人的点滴观察。首先想请大家理解,我讲的东西会存在偏差,仅仅是就我所了解的大学生活和各位将来会面临的挑战提供一些建议。

这会儿各位刚刚进入复旦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充满热情的时候。我首先想请大家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复旦学生到大二会有明显的分化。作为老师,不难观察到大一学生学习纪律性和学习热情比较高,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优秀的学生仍然保持这种热情,甚至可以在专业上达到相当的水平,但相当部分的学生几乎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一位参与招生工作的老师曾经和我提过,他们招入的学生在高中是怎样的优秀,但在大学四年中,有些学生可能完全没有达到他们高中时的高度。这种情况在我看来,有正反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现在学生对各个学科学习的投入度或者说专业意愿是超过我们那时的。我读书的时候相对来说是文史哲比较衰落的时代,专业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被调剂的,现在你们起码是填了相关的志愿,才被分到相关院系。

另一个方面,现在课程所提供的精度和训练的强度,也超过了我们那时。那时候很多课程比较松散,由老师自由讲授。从学生学习的意愿、专业和老师讲授的体系化、正规化来看,最近的 10 多年有非常明显的改进,是我们依然可以注意到学生高度分化现象的存在。

我个人认为,高度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自觉意识到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状态的改变,没有有意识地让他们学会跨越这个 gap 。

现在的高考对于应试技巧和细密程度的要求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强。我曾经问过一些高中老师,现在一个稍微有点偏科的学生能考上复旦吗?他们基本上回答不可能。我念书的时候,稍微有点偏科的人,考上名校的概率还蛮高。因此,各位能考上复旦,应该在原来在中学里面所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高度的自律性,是善于“应试”,没有偏科的全能选手,但这种全能或许很大程度上来自善于执行老师关于学习的各种要求。

进入大学,学习状态改变的重要方面是老师角色的变化。我一直认为大学老师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只有中学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会管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中学老师对学生的投入不仅是八小时工作时间,还加上八小时之外的很多付出,但在大学里这一职能被分解了,比如日常生活、情绪问题、选课等等,这些问题主要由辅导员来解决。

我给各位上课,基本体现在课堂讲授、讨论课以及和个别同学在课后通过邮件交流,所以大学老师承担的责任在下降。大家也知道,大学体制中考评老师好坏的核心并不是教学,而是科研,所以大学里面老师从无所不管的“保姆”,变为给各位提供知识的“讲师”。我认为这一人际关系上的变化当然是好的,各位进入到大学之后都已是成人,大学里面大家最先感受到的变化是选择,比如你们可以选课,你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手段了解哪位老师上课好,哪些课比较热门。我们那时候也讨论这些问题,尤其是通选课,当然希望老师给分好,然后 B+ 无限对不对?这才是正常的大学生,这和高中存在根本的不同,高中时候你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学习的手段和方式也相对一致,你们要通过一场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在同一个规则、同一个场合当中来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然后进入大学。但大学里的分化在于,第一,你们的绩点确实还很重要,现在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较之于高考,肯定不那么具有决定性。第二,你们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你们可以选择那些公认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给分还不错的老师来刷绩点,你们完全也可以选择给分比较严、但公认可能学到东西的老师的课,也有可能你们愿意辛苦一点,去在给分比较好的老师那里上课,但是去旁听给分比较严的老师的课。这个时候你们开始获得选择的权利了,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路径。

选 择

高中和大学最大的不同在于选择变得非常关键,首先你们要确定自己希望在大学里获得什么。社会是复杂的,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按照某种方式行动就一定会获得好的结果。各位正在学习的一些东西,我以前也背得很熟练,但是我不会完全去接受教给我们的那些东西。所以在大学里面你要学会怀疑,我也不希望大家觉得我现在说的都对,大学里师生关系会变得平等一些。

从变化的角度来说,现在学生对自己想要什么可能并不那么清楚。高考志愿是你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大学专业的选择对你们未来的四年乃至职业道路是有很大影响的。你们有权选择的时候,就开始承担代价。比如,你填志愿的时候,对专业没有很清楚的了解,而现在又想选择另外一个专业,首先就要了解该专业的训练培养和这个专业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对你可能的帮助。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不是老师可以教的,老师、家长和辅导员所能提供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技术性的。

反过来说,你们在大学里面其实会获得相当的自由。你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节奏,而且各种机会较之于既往有明显的增加。高中很难说有“生活”,大学确实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我想第一个问题在于你希望在大学里面获得什么,第一个选择是你希望从专业当中获得什么。这又起码包括了两种不同的走向,一是你希望认真学你的专业,但是四年之后去就业。二是你希望认真地学你的专业,并尝试在未来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纯文科中读研究生的比例会比较高,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面会收窄,会从事一些和专业有关的职业,这时选择的道路就不一样。假设你对自己的专业还挺有兴趣的,但是不打算将来按照这个专业方向找工作,可能在专业上的投入会保留在相对中等的层面。另外你也可以去接触社团,或者做一些有目的的尝试与实习,确认自己在哪个方面能够获得职场的机会。如果你想尝试在专业中进一步的深造,要求就会更高一些,需要在专业上有更多的投入,甚至做一些专门研究,申请本科生的课题,在大三以后获得保研的机会,这当然也是一种方向。当然每条道路因为一些现实的问题,对自己能力的重新评估,也有很多的分叉。

自 主

我今天讲的核心其实非常简单:你们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是不一样的。

第一,你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规划,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可以尝试用1-2年的时间,大体认识到你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将二者比较现实而又不完全功利地结合起来。还有,在学习当中保持自主性和主动性。从人文类来说,较之于理工科有更多的自由,但不足之处是大家不大擅长利用这种自由,自由不等于闲散,如何利用自由是你们的权利,但也是一种危险的权利。

第二,是要学会承担代价。好的人生在于你能玩出一些花色来。通过选择来确认自己要什么,大学里的自由大家不要浪费,而是去抓住之前被太强的外在约束(如高考)而失去的发展个性的机会。大学生涯的重要价值是各位展现个性和发现自我的过程。

第三,我们应该是对自己有一定的期望,精英主义不是一个坏词,不是赚更多的钱就叫做精英,而在于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然,你们会开始面临各种问题,或许和父母会产生分歧,自己的选择和父母的期待可能不太一样。父母期待子女获得一个稳定而体面的生活,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你表现出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生,能够理智地表达为什么要做某种选择,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有可能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我想父母一般是会能接受的,父母最终还是会纵容自己的孩子学着主导自己的生活。这种成熟体现在你能够平等地和父母交流,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任何的选择都会有得失,应该通过在不断地选择中认识自己并获得自由,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人生。好的人生的核心是什么?实现财务自由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但至少我看来,核心是认识你自己。其次,在现在这个世界中怀有一些理想,为自己的生活保留一些自由和寄托,不要让生活随波逐流,被外在的规则操控。应该认识到获得什么,是你运用理性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被外界的压力或规则影响的结果。

互 动

同学一

想问一下老师关于读书的具体问题,我是学中文的,对历史也比较感兴趣,感觉中文和历史这两个学科读书首先是要读原典,比如说我最近看了一本学术专著是您的《家族网络》,我看最开始的文献综述部分的时候,您提到比如说像后汉书三国志的史书,陈寅恪他经过了他自己的一层解读,然后您对他的观点的概述,又是您的第三次的解读。我如果没有看过那些史书的原文的话,对这些观点是没有办法做出有效的评价的。包括我最近在看的文学史,你没有读过作品的原文更是谈不上对它的理解,但是其实对我们本科阶段来说读原典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之前看您分享您写博士论文的经历,说以一天一卷的速度读完了通鉴,然后我当时大受震撼,但是我觉得像您读书的效率,可能对于一般人来讲还是比较难,我想知道这怎么平衡?

仇老师:

你刚刚的这个问题在于考虑选择你读什么。现在学生好像都读二手研究的著作,我们念书的时候基本上应该读陈寅恪,读最经典的作家。我们也会面临同样的读原典的问题,你开始可能会修一些精读课,也有一些相关的必修课,比如古汉语,提供一些训练,我想《资治通鉴》这样的书,大概能读懂七八成,应该可以做到。类似的是你现在读英文小说,大概也能看懂七八成,或许和读古文的感觉差不多。如果你希望在这方面有所长进的话,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专业的阅读训练,一开始看的时候应该抱着不需要每个字都理解的态度,而是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又经过修读的课程当中提供知识的辅助。花一定的课余时间来读原典,只要你能长期坚持,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在古汉语阅读方面会有明显的提高。

这个过程的价值在于,第一,训练你的古文的阅读能力,第二,你通过阅读之后对那个时代有了大概的印象。比如《资治通鉴》核心部分是从汉到唐,对 1000 年历史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框架,没有必要抱着太强的功利性,要求自己一定获得什么,要从中发现什么重要的问题,这也不太可能。

第二个问题我也觉得不用担心。从二手研究进入,可能开始会被各种各样的观点影响,但最终还是要导向独立的思考。大学教育的核心是我们基本上不会给各位提供标准答案。中学也有开放性的题目,但是很重要一点是它诱导你往“正确”答案上去靠,大学里面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更关心的其实并不是谁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者他对还是不对,而是在整个逻辑线索上,他是不是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论证,如何在材料或观点修正、补充或驳斥前人的说法。

对于大学生,还是应该尽可能利用寒暑假,因为这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或成块的时间。

同学二

无论是互联网讲座还是老师的一些教诲中,我们都能够得到许多多元的思想,比如说拒绝躺平,还有就是随心而动,包括跳出舒适圈,还有就是待在舒适圈,总有非常多不同的思想去试图来改变我们的看法。在这种多元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保持一种独立的思考状态,来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说被这种拒绝躺平,或者说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这种言论所带动?

仇老师:

这很简单,你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核心问题。不需要患得患失,觉得好像什么东西都想要,这些其实都是标签,没有任何意义。

你应该诉诸行动,而不是总是在想做什么选择更有利。

第二,没有人可以阻拦你的人生,从你的父母到老师,而且大多数老师应该没有意图想对你施加影响。比如说你想要世俗意义的成功,比如刷一个比较高的绩点,或者将来找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如果你愿意觉得这种追求很幸福,能让你满足,也挺好。但要清楚的一点是,选择之后要自己努力地去做,而不是被他人诱导的。一切要靠自己的判断,多元是好的,多元的情况下你才能够有自由,我们没有用一套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你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并且在充实之外能够有更强的目标性,或者说能够自己去主导这种充实,而是不是被外来的压力填充的“充实”。

同学三

我想问的是,在社会化大分工更加细致,包括像商业通道收紧的大背景下,知道每个人的工作都会更加细致或者专注某一个特殊的领域,然后他们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怎么避免这种职业倦怠,第二点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负责很小的一部分,只能当一个小螺丝钉的话,可能没有对社会有本质上的改善,怎样才有本质上的改善?

仇老师:

第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倦怠,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有些人会比较敏感,对外界的评价或者竞争比较敏感,面临的心理压力会更大一点。有些人可能不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当然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未必好,可能会比较主观甚至有点偏执。但是你要理性地认识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你可以选择应付一些课程,没有人反对。假设你什么都要,就老老实实去努力。如果自己的投入和最后得到的分数有落差,在每一个可以卷的地方都全力以赴地卷了,但又不太明白卷的意义是什么,可能就产生了倦怠。所以倦怠感的核心在于没有一种成就感来补偿它。

至于社会的改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有些问题实际上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变得更糟。对研究者来说,我们能做的是揭示这个问题,然后能够提供一些建议或引起关注,在某些方面做一些改良。实际上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改变结构,你要承认个人能力是有限的,没有个别人有推动社会变革的能力,要从理想落到现实,但可以观察社会,理解时代,有机会的时候为改善社会稍尽绵薄之力。当然绵薄之力包括很多,每年给慈善机构捐几百块钱也是绵薄之力,愿意去关心社会问题也是绵薄之力。

你们有很多正义感,但未必能改变社会生活,但在社会中,怀抱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多数人怀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至少社会会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大多数人都只是为了在社会中成为人上人而不择手段,为了占有最好的资源,你们反对或接受这些路径,我觉得都很正常。应该知道,社会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在任何一个位置上,可能都有机会去做一些很小的改变,小的改变未必有很大的意义,但有改善总比没改善好。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任重书院2022年仇鹿鸣老师导师下午茶活动记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是元帅,地位与威望却比十大元帅还高,他们是谁?

不是元帅,地位与威望却比十大元帅还高,他们是谁?

元哥说历史
2025-11-09 19:30:03
全运会:江苏女排3-0北京豪取四连胜,三叉戟强悍刁琳宇多点开花

全运会:江苏女排3-0北京豪取四连胜,三叉戟强悍刁琳宇多点开花

骑马寺的少年
2025-11-11 20:41:21
中美和解,日本却成最大输家

中美和解,日本却成最大输家

农夫史记
2025-11-10 20:32:34
欲哭无泪!跌到脚踝了,南京一楼盘从9万跌到2万,学区房不吃香了

欲哭无泪!跌到脚踝了,南京一楼盘从9万跌到2万,学区房不吃香了

火山诗话
2025-11-10 08:39:37
曝副院长曾主任半年一起出差27次!患者爆料:收费1000块问诊不回

曝副院长曾主任半年一起出差27次!患者爆料:收费1000块问诊不回

鋭娱之乐
2025-11-09 16:48:16
为什么说全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是地表最难?因为这是最顶级对决!

为什么说全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是地表最难?因为这是最顶级对决!

田先生篮球
2025-11-10 22:12:53
杭州东站被困事件!乘客求救40分钟无人理,多方隐身,细节被扒开

杭州东站被困事件!乘客求救40分钟无人理,多方隐身,细节被扒开

鋭娱之乐
2025-11-10 15:38:08
“中植系”首个成员宣判,“恒大系”也跑不了,许家印时间不多了

“中植系”首个成员宣判,“恒大系”也跑不了,许家印时间不多了

财话连篇
2025-11-11 22:50:24
国内自驾游最经典的27条路线,适合退休人士,争取一年走2条!

国内自驾游最经典的27条路线,适合退休人士,争取一年走2条!

走吧自驾游
2025-11-05 18:04:38
她是上海知名主持,弟弟是大导演,为照顾父母,如今全家住养老院

她是上海知名主持,弟弟是大导演,为照顾父母,如今全家住养老院

法老不说教
2025-11-11 20:35:26
华中农业28岁博士摘橘子,掉入水中溺亡,老父亲在河边烧纸悼念

华中农业28岁博士摘橘子,掉入水中溺亡,老父亲在河边烧纸悼念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1 07:14:31
吴石被捕后,大陆方面曾发动一切力量组织营救,只可惜都没成功!

吴石被捕后,大陆方面曾发动一切力量组织营救,只可惜都没成功!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5 22:38:13
1945年,日军中将给陈毅送来60车军火,朱德:你这下成大财主了

1945年,日军中将给陈毅送来60车军火,朱德:你这下成大财主了

鹤羽说个事
2025-11-11 15:24:28
广州地铁这回摊上大事了!遭人民网发文痛批,网友:真是一点不冤

广州地铁这回摊上大事了!遭人民网发文痛批,网友:真是一点不冤

徐醇老表哥
2025-11-10 11:20:54
杂牌国产显卡道歉:显卡太薄了 散热严重缩水!

杂牌国产显卡道歉:显卡太薄了 散热严重缩水!

3DM游戏
2025-11-10 14:07:06
全红婵没想到,退役9年的陈若琳再破天花板,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全红婵没想到,退役9年的陈若琳再破天花板,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阿笎评论哥
2025-11-11 07:43:12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本土稀缺球员,比外援更难找,成都蓉城没有理由不与他续约

本土稀缺球员,比外援更难找,成都蓉城没有理由不与他续约

巴适足球
2025-11-11 21:27:05
产业链精炼:存储持续大涨,另一个超级周期就是它!

产业链精炼:存储持续大涨,另一个超级周期就是它!

格隆汇
2025-11-11 17:00:12
全运女篮排名出炉!四川广东江苏第1!11月11日19点30,CCTV5直播

全运女篮排名出炉!四川广东江苏第1!11月11日19点30,CCTV5直播

老吴说体育
2025-11-11 00:22:45
2025-11-12 00:00:49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8092文章数 121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不要抱怨应试教育不好,这已经是最公平的方式了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时尚
房产
旅游
教育
亲子

舒淇,东亚女孩的恨海情天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旅游要闻

11月11日最佳情报|淄博池上镇山川如画,五龙潭公园泉清柳黄

教育要闻

早晚自习两开花,成绩依旧不回家

亲子要闻

帮宝适明星产品矩阵亮相,直观解锁”眼见为实的安全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