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随着“双十一”购物季的到来,快递包裹如潮水般涌向千家万户。不少人在享受拆包裹喜悦的同时,忽略了快递包装背后潜藏的健康风险。11月10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晶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拆快递后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接触性过敏等皮肤问题,建议在取件、拆件过程中注意防护,避免“微生物套餐”侵袭。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晶正在看诊。受访者供图
快递包装:不只是灰尘,更是“微生物温床”
“快递在揽件、中转、派送过程中,经手人多、环境复杂,极易沾染病原体。”李晶说,“从皮肤科临床角度看,快递包装可能成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传播媒介,甚至引发皮肤过敏反应。一旦包装上有污渍或潮湿,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
快递包装究竟有多“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在官网中明确提到:一方面,快递包装材料本身如果符合国家标准则没有毒害,但某些包装材料可能是由回收料再加工做成,极可能残留大量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快递在揽件、中转和派送过程中,容易携带尘土、细菌及病毒等。快递配送员每天接触的人流量非常大,一旦在某个阶段接触到病原体,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收件人的感染风险。
“因拆快递引发的感染与过敏不容小觑。”李晶介绍,细菌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发热,需及时就医;真菌感染常见如手癣、体癣,症状包括皮肤红斑、丘疹、脱屑等,同时会伴有瘙痒,尤其在潮湿、温暖环境下更易发生;部分人对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快递包装材料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红斑、丘疹、甚至水疱,伴有瘙痒等过敏症状。
“如果出现明显红肿、热痛或伴有发热,一定要尽快就医。”李晶强调,“即使是轻微症状,也建议明确病因。”
拆件细节决定健康,专家给出三大防护建议
如何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守住健康防线?李晶建议:
少接触、勤洗手:尽量在室外通风处拆件,避免在密闭空间内直接接触包装;使用剪刀拆封,避免用手撕、用嘴咬;处理完快递后,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遵循“六步洗手法”。
![]()
戴手套、做消毒:若包装有明显污渍,应先消毒再接触;建议佩戴一次性手套拆件,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驿站取件时。
多防护、避高峰:在流感高发季,取件时尽量减少与快递员面对面接触,避开取件高峰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可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包裹表面进行喷洒消毒。
对于轻微皮肤问题,李晶给出居家处理建议:若出现轻微红肿热痛,可外用抗生素软膏;若为轻微过敏反应,如瘙痒、红斑,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或含激素类药膏缓解症状。但她同时提醒,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