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基于寡核苷酸的疗法通过在肝脏靶向干预胆固醇的合成或代谢,正逐步改变高脂血症的治疗方式,有望实现每3至6个月注射一次,即可长期稳定降脂。其背后的关键推动力之一,是基于GalNAc的靶向递送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多款siRNA、ASO以及碱基编辑疗法在临床中展现出显著且持久的降脂效果。为满足全球合作伙伴的研发需求,药明康德旗下一体化的CRDMO平台WuXi TIDES,围绕GalNAc分子及偶联物建立了全面服务平台,覆盖从药物发现、CMC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加速将合作伙伴的创新构想转化为现实,造福全球病患。
新一代疗法正在改变高血脂治疗模式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及相关死亡的重要风险因素。世界心脏联盟(WHF)指出,全球约39%的成年人胆固醇水平升高,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虽然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治疗手段,但受限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等问题,许多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仍难以达标。
![]()
目前,多款针对胆固醇代谢靶点的小干扰RNA(siRNA)和反义寡核苷酸(ASO)疗法已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这类疗法能够在mRNA水平干预胆固醇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仅需每3至6个月给药一次,即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此类长效给药方案不仅有望改善传统治疗中的依从性困境,还能靶向他汀类药物难以干预的信号通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血脂管理选择。在减少给药频次的基础上,碱基编辑疗法更进一步,正探索通过“一次性治疗”实现长期甚至永久的降脂效果,为高脂血症治疗开辟全新路径。
这些创新疗法普遍采用基于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的靶向递送技术,以提升药物在肝脏中的递送效率。具体而言,部分疗法将GalNAc直接偶联至寡核苷酸片段,以增强稳定性和提高细胞摄取效率;另一些碱基编辑疗法则将GalNAc修饰于脂质纳米颗粒(LNP)表面,从而提升递送系统的组织特异性。
GalNAc偶联技术:靶向肝脏的精准递送系统
GalNAc作为半乳糖的氨基糖衍生物,可与肝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高亲和力结合,有效促进药物的细胞内吞。目前,美国FDA已批准的7款siRNA疗法中,有6款采用了GalNAc偶联技术。该技术同样适用于ASO递送,例如2023年12月获批的Wainua(eplontersen),即是成功应用该技术的代表药物。
![]()
▲GalNAc偶联技术递送寡核苷酸药物的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自问世以来,GalNAc偶联技术在化学修饰策略与多价分子设计合成等方面持续迭代,取得显著进展。研究表明,ASGPR对GalNAc的亲和力与其配体数目密切相关,为此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多种三价及四价GalNAc簇结构(cluster),并优化其在寡核苷酸上的偶联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递送效率。
![]()
▲多价GalNAc簇与寡核苷酸偶联的不同方式(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GalNAc偶联药物的合成与工艺开发日趋复杂,为药物开发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uXi TIDES团队在合成GalNAc分子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已合成100多种GalNAc分子及其衍生物,包括单-GalNAc、三-GalNAc、四-GalNAc、GalNAc酰胺、GalNAc PFP酯、GalNAc N3和GalNAc-PEG偶联物等。借助全面的平台能力,WuXi TIDES能够提供GalNAc定制合成、工艺开发和生产一体化服务,支持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开发再到商业化生产。
除了GalNAc偶联寡核苷酸,WuXi TIDES也可为GalNAc偶联多肽药物提供一站式开发支持。随着越来越多GalNAc偶联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产业协同将成为加快研发步伐的重要推动力。
今年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上的文章表示,基于GalNAc偶联递送技术的寡核苷酸和碱基编辑疗法,正在催生全新的胆固醇和血脂管理解决方案,有望为患者提供从每日口服药物、到每数月一次注射、乃至潜在的“一次性治疗”的一整套灵活的治疗选项。
展望未来,药明康德旗下WuXi TIDES将继续依托其一体化CRDMO平台,助力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加快将前沿科学创新转化为新药好药,更好地造福全球病患。
参考资料:
[1] Cui et al., (2021). Liver-Targeted Delivery of Oligonucleotides with N-Acetylgalactosamine Conjugation. ACS Omega, DOI:10.1021/acsomega.1c01755.
[2] Debacker et al., (2020). Delivery of Oligonucleotides to the Liver with GalNAc: From Research to Registered Therapeutic Drug. Molecular Therapy, https://doi.org/10.1016/j.ymthe.2020.06.015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