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六点半,小刘像往常一样被闹钟叫醒。她今年38岁,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手底下带着十几号人。为了赶地铁、打卡、回邮件,她给自己定的早餐时间永远不超过五分钟:一杯速溶三合一咖啡,两片白吐司抹草莓酱,再顺手抓一把女儿吃剩的膨化麦片。她觉得这样"有甜有咸有咖啡",已经算可以了。
直到上个月,公司组织体检,报告出来,她愣住:空腹血糖6.8 mmol/L,甘油三酯2.3 mmol/L,BMI 27.8,颈动脉里还冒出两枚0.4 cm的小斑块。医生说:"这可能跟你平时的饮食营养不够均衡有关,现代人很多得了‘隐性饥饿’。"“隐性饥饿”是指人体因营养不平衡或缺乏某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的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症状。研究表明,约70%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与隐性饥饿密切相关。
她琢磨了半天,才意识到有可能是"省时早餐"带来的健康隐患。
![]()
一、早餐常见会缺少四大营养,让慢性病趁虚而入
1. 缺少膳食纤维
白吐司、蛋糕、酥皮点心经过精磨,纤维所剩无几。长期低纤维会延长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时间,增加结直肠息肉风险;同时可溶性纤维不足,胆固醇吸收增加。
2. 缺少优质蛋白
很多"快手早餐"以碳水为主,缺乏蛋白。上午十点左右血糖下降,大脑发出"饿"信号,促使午餐过量进食,长期造成胰岛素负荷过重。
3. 缺少健康脂肪
人造奶油、植脂末含反式脂肪,既升高LDL-C,又降低HDL-C;而ω-3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摄入不足,血管内皮炎症难以修复。
4. 缺少维生素D、钙、镁
牛奶不喝、坚果不吃、深绿蔬菜缺席,导致钙镁摄入偏低,血管平滑肌易痉挛,血压波动大;维生素D缺乏又与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相关。
![]()
二、不吃早餐行吗?
很多人以为不过是饿一会儿,中午多吃点就能补回来。可连续省略早餐,身体并不会“算总账”而是“按时段计息”。
研究观察到,跳过早餐的人午餐后血糖峰值平均升高25%,胰岛素峰值升高30%;胰岛β细胞被迫加班,5—10年后功能衰竭和2型糖尿病风险明显加大。空腹时间过长,胆囊缺乏食物刺激,胆汁滞留,胆固醇过饱和,容易结晶成石——临床统计显示,长期不吃早餐者的胆囊结石患病率是规律吃早餐者的2.3倍。
清晨血小板聚集力高、皮质醇水平高,若缺少早餐中和应激反应,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骤升,9—11点的心梗、脑梗发生率随之抬高。大脑几乎全靠葡萄糖供能,省略早餐让记忆测试得分下降15%,工作错误率增加25%,情绪也更易烦躁。
除此之外,空腹状态下的低水平炎症因子(如IL-6、CRP)会全天徘徊在高值,加速血管内皮损伤;胃长时间空置,胃酸直接刺激黏膜,久而久之胃炎、胃溃疡的风险也悄悄上升。换句话说,省掉的早餐时间,未来都可能变成跑医院的次数。
![]()
三、一顿健康的早餐应该是怎样的组合?
一顿健康的早餐可以按“4+1”的思路去配:谷物、蛋白、蔬果、好脂肪各来一点,再加一杯无糖饮品。
谷物最好选全麦面包、燕麦片或杂粮饭,它们消化慢,血糖波动小,也能把膳食纤维补到位;蛋白用牛奶、鸡蛋或无糖豆浆,既顶饱又给肌肉和组织修复提供原料;蔬菜、水果各拿拳头大小一份,颜色越杂越好,钾、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自然不缺;好脂肪不用多,一勺亚麻籽油、四五颗杏仁或四分之一个牛油果就够,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也让餐后血糖上升更平缓。饮品先喝200毫升温开水、淡茶或无糖豆浆,润喉补水,再吃固体食物,不易干噎,胃排空也更顺畅。
这样吃一餐,热量大约控制在400千卡上下,碳水、蛋白、脂肪比例接近5:3:2,膳食纤维能到10克,足够把上午的能量和营养缺口补齐,又不会给肠胃和代谢增加额外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