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体检报告
“脂肪肝”几个字是不是越来越常见?
如今,它早已不是“胖子专属”
不少体重正常的人也被它盯上了
![]()
为了逆转脂肪肝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调整饮食”
水煮菜、杂粮饭轮番上阵
可你知道吗?
有些看似“健康”的饮食习惯
实则是“无效护肝”
甚至可能悄悄加重肝脏负担
![]()
▲网友留言截图
为什么一心想“养肝”
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

脂肪肝距离肝癌有多远?
脂肪肝是由于大量脂肪组织在肝细胞内堆积造成肝脏脂类代谢紊乱。
脂肪肝患者早期往往无任何不适,且肝功能基本正常,因此多数人不予重视。但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肝脏脂肪变性会逐步加重,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
此外,脂肪肝患者5-10年内发生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少数人还可能在1-3年内并发心梗、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每天严格控制饮食
为什么脂肪肝更严重了?
日前,李先生(化名)在体检中发现了轻度脂肪肝,他想自己先调整饮食试试,于是,用了约3个月的时间,把每天的饭菜都换成了水煮菜和杂粮。
体重秤上的数字确实日渐减少,但是脂肪肝竟从轻度发展成了中重度。明明人变瘦了,为什么脂肪肝却变严重了?
医生提醒,只吃水煮菜和杂粮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身体无法合成足够的“脂蛋白”,而肝脏要将脂肪运输出去,需要“脂蛋白”作为运输工具,脂蛋白的合成依赖于优质蛋白。
![]()
长期缺乏肉、蛋、奶等蛋白来源,脂肪无法被有效运输出去,只能在肝脏中聚集,最终加重脂肪肝。水煮菜、杂粮看似健康,却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此外,如果人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为了弥补体内葡萄糖的不足,会将其他部位贮存的脂肪、蛋白质动员起来通过肝脏转化为热量,于是肝脏内脂肪酸大量堆积,反而加重脂肪肝。
健康饮食不是简单的“水煮菜+杂粮”,而是蛋白质、脂肪、碳水、维生素、矿物质的协同搭配。
有脂肪肝要学会“挑食”
记住8个黄金法则
01
均衡能量不过量
吃饭最好八分饱
能量摄入过多对脂肪肝不利,可使脂肪合成增加,加速脂肪肝病变,所以应适当控制能量摄入。
![]()
对于超重/肥胖者,应先减重(能量逐步减少300-500千卡/天),在控制热量摄入的同时,保持营养均衡。
建议多选择低热量食物,吃饭吃到八成饱;或者吃饭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
02
选择优质蛋白质
有助修复肝细胞
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保护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复原和再生的作用。可选用脱脂奶类、鸡蛋清、鱼类、去皮鸡肉及鸭肉、豆制品等。
![]()
03
脂肪选择有讲究
适量优选“好脂肪”
应避免食用动物油,每日植物油摄入以20-25克为宜。避免肥肉、黄油、油炸食物、浓肉汤等高脂肪食物。限制动物内脏、鱼卵、蟹黄、鱿鱼、脑髓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以不高于300毫克为宜。
此外,适当多选择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海鱼、亚麻籽油、橄榄油等。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04
控制碳水化合物
一定要粗细搭配
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增加,进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对脂肪肝不利。
![]()
谷类最好粗细搭配食用,降低白米饭、白粥、白馒头、白面包等“精制谷物”的比例,过多的淀粉容易在肝脏内转化为脂肪。另外,不宜摄入蜂蜜、碳酸饮料、甜味冷饮、果汁、果酱、蜜饯、点心、奶油蛋糕等。
05
多一些膳食纤维
水果要选低果糖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全谷物、豆类、菌类、蔬菜、薯类、水果等都富含纤维素。
建议每日蔬菜总摄入量以500克为宜,其中绿叶蔬菜至少占50%,控制淀粉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芋头)摄入量。水果以低糖水果每日200克-300克为宜。
![]()
从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浆等添加糖中过量摄入果糖,与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对于脂肪肝患者,建议每日摄入低糖水果控制在250克左右,如柠檬、柚子、樱桃、雪莲果、番石榴、梨和苹果等。
06
做饭建议少放调味料
以免增加食欲
避免过咸及刺激性调味品、动物油等,钠盐每日以5克-6克为宜,每日植物油摄入以20克-25克为宜。可多采用蒸、煮、烩、炖、清炒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
比如,要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洋葱、姜、葱、蒜、辣椒、咖啡等,避免引起食欲增加。
07
8小时内把饭吃完
一定要按时吃饭
2025年6月《肝病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将每天吃东西的时间限制在8个小时内,仅需4个月,肝脏脂肪含量就能显著减少23.7%,还能降低体重、改善身体代谢等。
“16+8饮食”是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仅喝水或无热量饮品(如黑咖啡、淡茶)。最推荐的是在9:00~17:00内进食。
![]()
此外,一定要按时吃饭。在饥饿状态下,为了维持血糖的水平,机体会分解脂肪,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导致肝脏脂肪堆积。
![]()
尝试“16+8”,记住这5点
一、时间选择:推荐9:00~17:00
“16+8”饮食法是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仅能喝水等。以下是三种常用时间窗口,你可以根据生活节奏选择,最推荐的还是“常规型”,即9:00~17:00。
如果16小时空腹对你来说太困难,可以先从“14+10”(如8:00-18:00进食)开始,逐步过渡适应。此外,每天尽量固定进食窗口,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段进食,避免生物钟紊乱。建议最后一餐与睡眠时间间隔3-4小时。
二、食物选择:记住“211原则”
8小时内不用刻意少吃,但也不要暴饮暴食。建议每餐搭配建议遵循“211原则”,包含:
■“2拳”蔬菜:深色绿叶菜(菠菜、西兰花)、十字花科(菜花)等,提供纤维和维生素;
■“1拳”优质蛋白:鸡蛋、鸡胸肉、瘦牛肉、三文鱼、虾、豆腐或低脂奶制品;
■“1拳”复合碳水:糙米、燕麦、藜麦、黑米、红薯、玉米、南瓜、全麦面包等。
此外,一天的饮食中还要有“健康脂肪”“低糖水果”“健康饮水”。
■健康脂肪:牛油果、坚果(每日一小把)、橄榄油、亚麻籽;
■低糖水果:蓝莓、草莓、苹果、柚子;
■健康饮水:水、无糖绿茶/乌龙茶、黑咖啡。
三、少吃食物:高油高甜食物
想要达到理想效果,有些不健康的食物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避免高糖高脂加工食品。
×高糖加工品:甜饮料、果汁、蛋糕、饼干、冰淇淋;
×精制碳水:白面包、甜麦片、方便面;
×高脂油炸食品:炸薯条、薯片、炸鸡、油条;
×高盐零食:蜜饯、话梅、辣条、肉脯;
×各类酱料:沙拉酱、番茄酱、烧烤酱。
四、日常观察:留意身体感受
先试运行两周,记录体重、饥饿感和精神状态,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你刚刚开始尝试,为了让身体适应,不必天天坚持,每周执行4-5天即可,周末回归正常三餐,更易长期维持。如果持续乏力、脱发或月经紊乱,建议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五、禁忌人群:暂不建议尝试
1. 孕妇、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及老年人;
2. 低血糖、糖尿病、胃溃疡、慢性胆囊炎患者;
3. 有进食障碍史或长期营养不良者;
4. 手术恢复期、免疫低下人群。
最后,记住“16+8”饮食法不制造奇迹,但能帮你回归规律饮食。对大多数健康成人来说,它可以温和启动代谢切换,适合长期体重管理。
08
绝对禁酒是铁律
不要乱用药和保健品
酒精进入人体后95%以上在肝内分解代谢,大量长期饮酒还可引起酒精肝,使脂肪肝加重。
![]()
此外,不建议个人乱用护肝保健品和药品,建议遵医嘱。
转给刚拿到体检报告的TA↓↓↓
还想了解哪些健康知识
欢迎评论区留言
策划、编辑:关镓萍
图片由AI生成
部分内容来源于:央视新闻、健康时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推荐 · 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