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采购决策者而言,年末双节福利是一项年度重要课题也是一次深刻的企业文化沟通和员工情感投资。2026年元旦与春节仅一月之隔,这一时间特性将一个尖锐的决策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是化繁为简,进行一次性的整合采购以提升效率?还是不厌其烦,执行两次独立采购以追求效果?
传统的采购思维往往倾向于后者,即整合资源、批量操作,以期降低单价与管理成本。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反复证明,员工对福利的感知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礼品的货币价值,更取决于其情感价值与体验过程。本文将论证,在双节福利这一特定场景下,“分开采购”所带来的双重情感峰值体验,其产生的长期组织效益,将远超整合操作所节省的短期运营成本。
![]()
第一章:为什么“分开采购”更好?
员工感知价值是衡量福利采购成败的黄金标准。它由功能性价值(礼品实用性)、情感性价值(引发的积极情绪)和社会性价值(带来的归属与认同感)共同构成。分开采购策略正是在后两者上建立了压倒性优势。
1.1 运用“峰终定律”,打造双重情感峰值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峰终定律”指出,人们对一段经历的评价,主要取决于两个时刻的感受:一是体验中的“峰值”(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二是体验结束时的感受。
整合操作的单峰模式:将福利一次性发放,无论礼品多么贵重,它只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峰值”体验。这个峰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被快速遗忘,到了春节——这个中国人情感上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时,福利的“热度”早已消散,公司错失了在关键时刻再次表达关怀的机会。
分开采购的双峰模式:此策略精准地为员工规划了两个清晰的、正向的情感峰值。
元旦峰值:主题为“迎新与激励”。在公历新年伊始,一份精心准备的礼品(如高品质的办公用品、健身装备或虚拟权益)向员工传递了“感谢过去一年的奋斗,新的一年我们共同启航”的明确信号。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能量的峰值。
春节峰值:主题为“感恩与团圆”。在农历新年临近时,一份富含年味与家庭关怀的礼品(如精选年货礼盒、定制红包或智能家居产品)则表达了“辛苦了,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深切关怀。这是一个温暖且富有归属感的峰值。
这两个独立的峰值,不仅避免了体验的单调性,更通过时间上的衔接,形成了一首“激励-关怀”的情感协奏曲,持续滋养着员工对企业的好感。
1.2 强化节日专属感,体现公司的用心与尊重
元旦和春节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元旦是现代性的、面向未来的个人节点;春节是传统性的、回归家庭的文化仪式。
分开采购允许采购部门为每个节日量身定制主题和礼品。元旦礼品可以更偏向个人化、时尚化与实用性;春节礼品则必须强调共享性、传统性与情感性。这种精准的区分,向员工传递了一个微妙而重要的信息:公司不仅履行了发放福利的“义务”,更是真正理解和尊重每一个节日的独特意义,并愿意为此投入额外的精力。这种“被尊重”的感觉,是提升员工认同感的关键。
整合操作则被迫在礼品选择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其结果往往是主题模糊、个性丧失。一件试图同时迎合元旦和春节的礼品,很可能因为缺乏明确的指向性而显得“不伦不类”,最终被员工视为一项例行公事的、缺乏温度的“标准化年货”,其情感价值大打折扣。
1.3 延长关怀周期,实现企业文化的持续浸润
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依赖于日常点点滴滴的渗透与强化。员工福利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分开采购策略将一次性的福利事件,转变为一次持续近两个月的企业文化宣传周期。
在元旦节点,可以结合公司的新年战略、发展目标进行沟通,让福利成为激励员工与新一年公司愿景共同成长的契机。
在春节节点,则可以传递感恩、家庭、团圆的企业价值观,强化组织的人文温度。
这种持续性的关怀,远比一次性的“重磅轰炸”更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真实存在,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员工的归属感。
![]()
第二章:“整合操作”的优势与缺点
整合操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运营层面。
2.1 效率与成本优势:一个需要审慎看待的命题
议价能力:整合采购意味着更大的单次采购量,这确实能增强与优质供应商的谈判筹码,可能在单价上获得一定优惠。
运营简化:一次性完成选品、招标、合同、物流和发放的全流程,无疑能显著减少采购团队和HR部门的工作量,节省时间与管理成本。
然而,这些优势是脆弱且具有条件的:
成本陷阱:整合采购所追求的“规模效应”,可能诱使决策者为了降低单价而选择品类单一、缺乏个性的礼品,这直接牺牲了礼品的吸引力和感知价值。从投资回报率(ROI)角度看,这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隐性成本:一旦因选品不当引发大面积的员工不满,其带来的士气低落、雇主品牌受损等隐性成本,远超节省下来的采购费用。
2.2 整合操作的缺点:风险集中与感知价值衰减
风险高度集中:整合操作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一旦出现问题,如核心选品决策失误,将直接导致全年最重要的员工福利项目彻底失败,且几乎没有补救空间。而分开采购则将风险分散,即使元旦环节稍有差池,也仍有春节环节进行弥补和挽回。
感知价值必然衰减:这是整合操作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如前所述,一次性发放使得福利的“保鲜期”很短。当员工在春节假期,这个最需要感受到组织关怀的时刻,却无法收到任何实质性的表示,其心理落差会反过来削弱甚至否定之前收到的整合福利的价值。员工可能会认为:“公司就是把年终福利提前发了而已,并没有为春节特别考虑。”
![]()
第三章:从战略到执行——实现“分开采购”最优效果的实操指南
确立了“分开采购”的核心战略后,成功的秘诀在于精密的执行。以下是一套完整的落地操作指南。
3.1 预算分配:确立“春节为重,元旦为巧”的黄金法则
预算分配是策略执行的指挥棒。推荐采用 “3:7”或“4:6” 的预算分配比例,即春节福利占据总预算的60%-70%。
元旦预算(30%-40%):应侧重于 “创意、实用与即时激励”。这部分预算的目标不是“震撼”,而是“惊喜”。可用于:
虚拟权益类福利:电影通兑券、餐饮卡券、视频会员权益等,通过福利平台(如:一兆链采)发放的电子券,给予员工有限范围内的自主选择权。
个人品质提升类:品牌保温杯、无线充电器、颈枕、网红爆款等实物产品。
春节预算(60%-70%):应侧重于 “品质、体面与家庭共享”。这部分预算必须体现出“厚重感”和“仪式感”。可用于:
高端年货礼盒:精选知名品牌的食品、生鲜或健康滋补品礼盒。
家庭生活用品:智能家电、高品质厨具等提升生活品质的实物产品。
定制红包与礼金:最直接、最受欢迎的方式,赋予员工完全的自主权。
3.2 主题与礼品设计:构建清晰的情感叙事线
元旦主题建议:【新年新程,激励先行】或【元气开局,与你同行】。
沟通话术:“告别精彩的2025,感谢你的每一份努力。2026,让我们携手再启新程!这份开年小礼,愿陪伴你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年。”
春节主题建议:【温情守候,感恩有你】或【团圆时刻,家的味道】。
沟通话术:“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亲爱的伙伴,辛苦了!这份年礼,请带回家与亲人共享,愿你我新岁皆如愿,家企共安康。”
3.3 供应商与物流管理:应对双次采购的挑战
供应商策略:考虑与具有多品类覆盖能力的综合性礼品服务商合作(如:全品类礼品采购服务商一兆链采)。这既能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又能满足不同节日的差异化选品需求。
物流规划:必须提前规划,错峰安排。元旦礼品的物流应在12月中旬完成;春节礼品的物流则必须紧盯1月份的窗口期,充分考虑春节前全国物流压力巨大的客观情况,设定最晚入库和发放截止日,并制定应急预案。
3.4 沟通与发放:为福利注入仪式感
在福利采购的完整价值链中,礼品本身是“硬件”,而沟通与发放则是激活其情感价值的“软件”。再优质的礼品,如果只是静默地送达,其感知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仪式感的核心,在于将一次普通的物品分发,升华为一次有意义的情感沟通与企业文化事件。
3.4.1 沟通策略:构建福利的“价值叙事”
沟通不应始于发放之时,而应贯穿于福利来临的前、中、后期。
1. 发放前:营造期待感
官方预告:通过公司内部邮件、OA系统或钉钉/企微群,发布一则设计精美的“预告海报”或简短通知。
沟通话术:不应是冷冰冰的“福利发放通知”,而应如活动邀请。例如:
对于元旦:“【新年开箱,惊喜来袭】2026的第一份心意已就位,明日清晨,为你注入全新能量!敬请期待!”
对于春节:“【年味渐浓,温情守候】一份满载感谢的团圆礼,正跨越山海向你奔来。春节前夕,我们温暖相赠。”
核心价值:此举将员工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期待,在心理上为福利“增值”。‘
2. 发放中:创造峰值体验
视觉呈现:设立专门的发放点,用符合节日主题的装饰(如元旦的蓝色/金色,春节的红色/金色)进行布置。礼品堆放应整齐美观。
关键人物出场:发放环节应有部门负责人或公司管理层亲自参与。一句“辛苦了,新年快乐!”由直接领导表达感谢,远比邮件文字更有力量。
互动设计:可设置简单的互动环节,如“新年许愿墙”、“合影打卡点”等,鼓励员工分享喜悦,并将活动氛围扩散至内部社交平台。
3.发放后:鼓励分享与反馈
引导UGC(用户生成内容):在内部论坛或社群中,创建如#我的元旦开箱#、#我家年味#等话题,鼓励员工晒图分享。对于优质分享可给予小额奖励。
收集反馈:通过匿名问卷,简单调研员工对礼品偏好、发放流程的满意度。
3.4.2 发放模式:匹配企业文化的场景化选择
根据公司文化和办公模式,选择最合适的发放场景:
![]()
第四章:特殊情境下的策略变通与问答
我们坚持“分开采购”为最优解,但也理解企业在资源、规模上存在差异。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疑问的解答与变通方案。
Q1:我们公司规模小、预算非常有限,是否完全不适合分开采购?
A: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推荐您在策略上“分开”,在执行上“变通”。
方案:可以采用“一大一小,一实一虚”的组合。例如,将绝大部分预算用于采购一份扎实的春节实物礼品。同时,为元旦节点设计一份零成本或低成本但高情感价值的“精神福利”。
举例:元旦当天,由CEO签发一封感谢信(电子版),并宣布“元旦下午额外放假半天”或“提供一份免费的、可自选的外卖午餐”。这份福利的成本极低,但其传递的关怀和尊重,其感知价值可能远超一份廉价的实物礼品。
Q2:如果管理层坚持要求整合操作,我们如何最大限度优化?
A:如果必须整合,我们的核心目标是 “通过沟通和形式,模拟出分开采购的体验”。
执行策略:
分期发放:坚决不能一次性把所有礼品发完。例如,在元旦前发放礼品的“第一部分”或“礼品兑换凭证”,并明确告知:“这是我们的元旦惊喜,更多精彩,春节揭晓!”
拆分品类:将整合采购的礼品拆分成两个有明显区别的套装。元旦发A套装(个人用品),春节发B套装(家庭食品)。通过物理上的分离,创造两次独立的领取体验。
强化沟通:在两次发放时,使用截然不同的主题文案和视觉设计,强行在员工心智中建立两个节日的关联与区分。
Q3:如何评估本次福利采购的成功与否?
A:除了传统的发放完成率,建议引入更科学的软性指标:
员工调研:在节后通过匿名问卷,调研员工对福利的满意度、对主题的感知度、以及对公司关怀度的评价。
内部社交媒体分析:观察员工在内部论坛、微信群中对福利的自发讨论、晒图的热烈程度与情感倾向。
留存与招聘:从长期看,优秀的员工福利是提升员工保留率和增强企业招聘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可作为间接评估参考。
![]()
企业采购决策者们,当您在为2026双节福利的预算表和采购流程而权衡时,请务必记得,您所决策的,远不止是一批商品。您是在采购一种名为“关怀”的情感,是在投资一种名为“认同”的文化,是在构建企业最稳固的竞争壁垒——人心。
“分开采购”策略,看似增加了眼前的工作量,但它通过精心的设计与投入,将一次成本支出,转化为一场持续的情感沟通与价值创造。它向每一位员工清晰地宣告:公司看见你的努力,尊重你的传统,并愿意为你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而额外用心。
在这个元旦与春节交接的时刻,让我们选择一条更具智慧的道路:用两次精准的、有温度的关怀,去赢得员工双倍的认可与归属。这,正是现代战略性采购管理的精髓所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