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皆大欢喜》剧照
几把椅子构建起森林与宫殿的时空流转,一方简约舞台承载着莎翁经典的当代气韵——今晚,上海戏剧学院一群00后学子自导自演的舞台剧《皆大欢喜》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以青春视角激活四百年的戏剧经典。
作为第十八届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全国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剧目,上戏《皆大欢喜》与全国多所艺术院校的优秀作品同台亮相,展现美育以“春华”破土、以“秋实”反哺的生动图景。
该剧不仅是2022级导演系、舞美系的联合实习大戏,更是一次将“课堂”搬上国家级艺术殿堂的实践检验。近500张演出票提前一周售罄,随后于12日走进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同样售罄,既印证了观众对艺术院校创新力的期待,也标志着上戏“产教融合”模式迈出更深一步。
![]()
![]()
这次《皆大欢喜》的创作完全以学生为主体。10年前,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前院长、莎剧专家尼古拉斯·巴特就来到上戏给学生们排了一出原汁原味的《皆大欢喜》。这一次,屈子杰、李梓霄、邓瑷芃三位00后本科生联合执导,在何好和王佳健老师指导下,全班学生独立完成从文本改编、导表演创作到视觉呈现的全过程。
何好表示:“既然是实习剧目,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实习’导演岗位。”这一教学创新的背后,是上戏“思政引领、专业融汇、科艺融合、产教融通”育人理念的深入落地。此次进京展演,也成为上戏导演系《多幕剧演出创作》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成果的完整呈现。
在创作层面,该剧在保留莎翁诗性文本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投影、实时影像与原创电子配乐,构建亚登森林与都市丛林的镜像关系。从校内演出时的2小时20分钟到进京版的100分钟,这场“瘦身”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导演课。何好感慨:“学会用精炼的方式叙事,是孩子们收获的最实在的成长。”
![]()
![]()
这已经是上戏导演系教学剧目继《菩萨岭》《大人物》后,第三次亮相“春华秋实”展演平台。以校友白皓天为例,其研究生作品《大人物》在此平台展示后,获得业内关注,毕业后进入国家话剧院工作,后续导演的话剧《谷文昌》更荣获文华大奖,印证了这一平台对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今年适逢上海戏剧学院建校八十周年,此次进京演出更显意义非凡。“让学生早早在国家级舞台上独立完成大戏,并与北大这样的学术高地交流,是他们难得的成长机遇。”上戏导演系党总支书记尹悦蓉说。
通过将国家级一流课程与顶级展演平台对接,上戏正搭建起一座连接课堂与舞台、教学与市场的桥梁。这不仅是“学生主创、教师指导、院系协作、平台赋能”机制的成熟实践,更在真实剧场环境中锤炼出能直面观众、对接社会的戏剧新生力量。
原标题:《“别人家”的实习作品,演进国家大剧院——上戏学子上演青春版《皆大欢喜》》
栏目编辑:江妍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赵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