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年底,湖南邵东的朱丽君阿姨脸部突然肿痛,医院检查初步判断为良性的“造釉细胞瘤”,她便没有特别在意。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她的右耳下方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肿块。
![]()
意识到情况可能不简单,朱阿姨立刻前往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这次的报告单上却写着:“右下颌骨肿物,骨肉瘤?”。
两次检查结果不一,让她十分困惑。医生解释说,关键在于发现了恶性的迹象,并告知她:“这个病很罕见,1000个肿瘤病人中只有三人得此病。治疗上,手术范围广,能手术就手术。”
朱阿姨只能接受这个现实,并预约了一个月后的手术。然而,就在手术前夕,当详细了解手术方案和风险后,她犹豫了。手术非常复杂:需要切除被侵犯的下颌骨,再从脚踝取骨进行填补,同时还要从大腿取血管。医生坦言无法保证术后脸部不会麻木或出现偏瘫。
更让她下定决心的是医生的一句话:“做完手术,百分之百复发,也许刀口没长好,就复发了。”
“我就说那这样的话,我就不做了,我就去吃药。”朱阿姨回忆道,“医生当时劝我,说药很难渗透到骨头里,最好还是手术。但我想,做了手术,生活就没质量了。所以我就办了出院手续。”
![]()
离开时,医生对她说:“不做手术,一个礼拜就死了。”
出院后,朱阿姨尝试过一些中药,但情况依旧不太理想。后来,她的妹妹通过网络了解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建议她去试试。
2017年5月12日,朱阿姨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长。当时的检查显示,她的右下颌骨已被严重侵蚀。袁希福院长坦诚地告知,病情很重,治疗难度大,现阶段的目标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我当时心里就在想,生命延长不延长,我都不讲,只要是减轻痛苦就行。”朱阿姨当时并未抱太大希望。
然而,转机在服用中药一个月后出现了——她脸部的疼痛感减轻了。这让她有了信心,于是继续坚持治疗,疼痛范围逐渐缩小到肿块局部。
2017年8月9日复查,MRI提示病灶较前略有缩小。到了同年12月18日再次复诊时,朱阿姨的状态已焕然一新,她声音洪亮,幽默地分享着自己的变化:疼痛减轻,吃饭、排便正常,体重增加了十多斤。之前双手关节变形疼痛,吃了中药后也恢复得很好。
![]()
就这样,她坚持服用中药,身体状况持续改善。到2021年,情况整体稳定后,她开始改为春秋两季巩固用药。
2024年5月29日,朱阿姨在“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暨2024龙年中国行武汉站”公益活动中,精神饱满地分享了自己的近况:“……现在我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我做的。我老公身体也不好吧,我也要照顾他。别人都说,你看上去比那个没病的都要好。”
![]()
从面临复杂高风险手术、被断言生存期极短,到如今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甚至被称赞“比没病的还要好”,朱阿姨用七年的时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复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