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会议汇聚全球80余位顶尖博物馆馆长、参与文化遗产项目及博物馆活动的知名人工智能企业代表,以及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的政府代表。作为唯一受邀出席此次会议的中国博物馆,德基艺术博物馆聚焦自身代表项目“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实践与思考,与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共同围绕“博物馆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展开主题对话。
![]()
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分享了通过数字科技焕新文化遗产的实践。
“面对清代画家冯宁所绘的《仿宋院本金陵图》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蕴含的内容之丰富,让我们意识到如果只是把它放在展柜中呈现,完全无法传递其中的知识细节与深刻价值。”针对《金陵图》是如何被“活化”呈现,艾琳介绍,“我们在严谨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融入了人工智能等诸多前沿科技,全球首创的‘人物入画,实时跟随’互动观展模式,让观众可以‘走进’画中;而人工智能计算的加持,让我们能够基于观众的行为轨迹,持续优化观展体验,更为展览赋予‘无限生长’的可能性。”
现场,艾琳介绍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的亮点。展览以《金陵图》为蓝本,在110米长、3.6米高的超高清LED屏幕构成的展览空间,开启一场穿越千年、回望古老中华文明的沉浸式互动之旅。其开创性的“人物入画,实时跟随”互动观展模式是展览独一无二体验的核心——观众走进展厅,领取智能手环,打开自己的手机或使用博物馆提供的智能设备,从9位不同年龄、背景的宋代人物中选取最心仪的角色,站在展厅的指定区域完成“穿越入画”,其对应的虚拟角色即刻在大屏幕上“出生”。作为观众的化身,这个虚拟角色将实时跟随观众的脚步前行,穿梭于宋代南京城与533个城中人相遇,听他们讲述日常生活与文明脉动。
![]()
展览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互动反馈机制,激发观众在这座“金陵城”不断前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多重意趣。观众可以寻找神秘人物、解锁隐藏彩蛋、获得成就徽章,还能在“金陵城”点亮绚丽烟花、放飞许愿天灯,在社交分享的过程中不断触发由古至今的跨时空联结。在展厅内的“AI创意体验区”拍一张照片,即可生成观众专属的宋代形象,与展览中遇见的“金陵人物”合影,还可以将照片现场制作成冰箱贴,保存、分享这场难忘的金陵记忆。
“我们希望让来自全球的每一位观众,都能通过自主探索体悟中国文化,理解人、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平衡关系,让当下的人们能在这幅古画的叙事中,看到自我与社会的延续,感知古老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的生命力。”艾琳说。
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Yannick Lintz女士认为:“‘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堪称激发公众对中国传统绘画兴趣的典范,对我而言,它就像一场充满互动性的电影。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在吉美博物馆开发类似的互动项目,让全球观众以更生动的方式走入中国的传统绘画和历史。”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