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远东的这一大块地,俄罗斯可谓是又爱又恨,说它是个“黄金枷锁”一点不过分,资源多得让人眼红,地下埋着的煤矿、丰富的天然气、满山遍野的森林。
甚至那些用来造高科技的稀土,外人看着都觉得是宝贝,可真要开发起来,才发现这不是一般的费劲。
俄乌冲突以后,西方各种制裁一波一波地砸过来,俄罗斯本来还能靠欧洲市场喘口气。
现在只能把视线转到亚洲,远东一下子成了不得不抓住的救命稻草,问题也都冒了出来:人太少,基础设施太差,资源想变现,难上加难。
别看地图上远东占了俄罗斯的大片江山,实际住着的人加一块还不如一个大城市,年轻人能跑就跑。
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像海参崴这样的大港口,晚上街头静悄悄,商店也早早关门,想找个人聊会天都不容易。
有人说,这地方资源多,怎么就成了累赘?其实道理挺简单,铁路老旧,运输慢得要命,一趟火车货拉不多。
跑一趟得花掉好几天,港口设备也跟不上,货物积压,一点效率都没有,资源多也只能干着急。
再说经济贡献,中央每年给远东投了不少钱,可换来的回报少得可怜,财政像是无底洞。
钱花出去,产出却上不来,外面的人可能不信,但当地人都明白,守着一堆宝贝却没法用上。
改革没少折腾,什么免税区、自由港,文件写得挺好,真要落地,手续一大堆,官员效率不高,企业家看两眼就打退堂鼓,没人愿意在这儿冒险。
远东过去长期当军事重地,氛围一直比较保守,市场思维很难推开,想让这里变成开放经济区。
说得多,做起来却总是卡壳,想求变又怕失控,两头为难。
俄罗斯喊着要“向东看”,但一头想靠近亚洲经济圈,一头又担心外来力量太强控制不住,尤其是和中国打交道。
有些人还琢磨着开辟北极航道,想把它变成世界级的运输通道,可实际上不管是资金还是技术都还差得远,这个梦想短期内看不到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
中国那边东北人口也在减少,对远东资源的需求没那么急了,俄罗斯这边还得紧紧抓着远东不松手,左右为难。
历史的包袱也压得人喘不过气,老一辈人还记得沙俄怎么拿下这片地,主权的概念根深蒂固。
俄乌冲突拖了太多资源,财政变得紧巴巴,对远东的支持不得不一减再减,原本计划的项目纷纷延期甚至搁浅,大家都清楚,想把远东彻底盘活,现在的条件根本不够。
远东就像俄罗斯手里的一块烫手山芋,想放下又怕丢了面子和利益,想抓紧又怕被烫伤。
主权和发展两头拉扯,没一个人能拍胸脯说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
这里的地理条件、人口结构、体制问题,层层叠加,外面看着是资源宝库,俄罗斯自己心里却很清楚。
这就是个巨大的负担,国家想要用好这块地,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太多。
有时候,中央的官员开会讨论远东,总会有各种意见,有人说要开放吸引外资,有人说要加强管控保护主权。
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就这么拖着,没法彻底推进。
远东问题的根子,其实就是俄罗斯自己在主权和效率之间找不到平衡,担心外来影响太大,又害怕发展停滞不前。
历史包袱和现实利益搅在一起,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这里资源还在,诱惑力不小,可治理成本和风险也同样高得吓人,俄罗斯不可能轻易放弃。
但要想把这块地真正盘活,没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就是一句空话。
现在的局面就是,远东还得靠中央输血,开发和保护之间矛盾越来越明显,政策推进不下去。
外部环境也不支持,俄罗斯想在短时间内找到新出路,基本上没什么可能。
远东问题不是几年能解决的事,也不是换一套政策就能见效,人口少、地理偏、体制僵,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俄乌冲突更让这些问题集中爆发,没人能预测下一步会怎么样。
远东在俄罗斯心里的地位很特殊,资源多,却没法变成真正的财富,放弃舍不得,抓着又头疼,这种僵局还会持续下去,什么时候能找到突破口,谁都说不准。
信源:
列国鉴丨记者观察:“向东转”,俄远东地区乘风而上 2025-11-05 新华社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