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日常中理解彼此:一位中国教师眼中的中马交往

0
分享至


视觉中国供图

徐小涵 梁国杰

中国与马来西亚于1974年5月31日建交,今年迎来建交51周年。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在马来西亚生活的12年间,每逢此日,我总能收到来自当地朋友的祝福,这份跨越文化的善意,让我真切感受到中马关系并非抽象的外交辞令,而是嵌入日常的真实存在:它出现在课堂讨论中、校园社团的互动里,也藏在一次次访谈调研与社区往来的细微瞬间。久而久之,我逐渐明白,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并非源于宏大的叙事,而是在人与人朴素交往中悄然累积。尤其近年来,中马青年在校园、合作项目与跨文化活动中的自然互动,正为这种理解注入新的活力,也成为我观察两国关系向未来延展时最具启发性的视角。

初到马来西亚时,我住在马来亚大学的学生公寓。清晨,窗外雨林传来鸟鸣与猴群奔跑声,不远处清真寺的宣礼声悠然回荡。走出宿舍,华人茶餐室老板用粤语问一句“食咗未?”印裔师傅正熟练地拉出热气腾腾的Teh Tarik(拉茶),马来同学则微笑着说一声“Selamat pagi”(早上好)。多种语言、宗教与族群在此共存,毫无违和,这种多元共生的日常,正是我对“亚洲价值观”的最初体认。所谓稳定、和谐、平衡与尊重差异,在这里不是理论口号,而是生活本身的方式。

这一社会肌理,也为理解中马合作提供了深层注脚。一次校园午餐中,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副教授谈及“亚洲价值观”时表示:“它强调集体、责任、中庸、和谐与求同存异,不仅值得重视,也与东盟国家普遍秉持的理念高度契合。”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利益观,与亚洲价值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区域合作的重要价值基础。

这一观点在我后续的田野调查中不断得到印证。近年来,我多次围绕中马重大合作项目开展调研,包括东海岸铁路(ECRL)和“两国双园”。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李冉指出,中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展现出显著的互利共赢特征。她表示,中国投资不仅提升了马来西亚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制造业能力,还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地就业创造了广泛社会效益。“双方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政策上已形成良好互动机制,实现了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她特别强调,马来西亚凭借地缘优势,长期在中国—东盟经济融合进程中扮演桥梁角色,“既是中方倡议的积极落实者,也是中国产业资源联通东盟市场的关键门户,具备天然的平台型国家优势。”

青年,始终是我田野笔记中最鲜活的部分。过去几年,我亲历了中马青年交流的深刻转变。随着两国互免签证政策落地,越来越多马来西亚学生赴华参与短期项目与学术研修,同时,更多中国学生也加入马来亚大学的学生社团,与马来、华人、印度裔等不同族群的同学共同筹备节庆、开展志愿服务、协作完成团队任务。

马来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工程学院博士生许鑫在采访中指出,当前中马青年互动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过去单向“走出去”转向双向主动了解与支持;二是兴趣点从表层文化符号(如美食、服饰)深入到价值观与发展理念的对话。随着科研合作、技术培训和高校联动项目日益增多,两国青年在共同攻关课题、执行联合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跨文化的理解与情感纽带。

许鑫还分享了多个具体案例。例如,中马高校合作开发的“智能红绿灯系统”等技术项目,让青年得以将宏大的区域合作倡议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而在节庆共办、历史档案整理、跨文化工作坊等活动中,双方不仅打破了彼此的刻板印象,更重新认识了亚洲内部共享的历史脉络与文明根基,从而催生出更深层的区域认同。

去年,我重返马来亚大学,就大连大学与马大交换生项目及合作备忘录事宜,与校方及国际处深入沟通。双方均高度认同扩大青年交流的重要性,视高校互访为夯实中马关系代际基础的关键路径。对我而言,这不仅是工作推进,更是12年在马大生活经验的自然延续——将我在当地积累的理解带回中国,也将中国的教育资源反哺马来西亚。

12年的马来西亚生活让我深切体会到:亚洲区域合作并非理念的空中楼阁,而是由人与人的联结、社会与社会的互动一砖一瓦垒砌而成。中马合作之所以行稳致远,正因其根植于真实的社会土壤,建立在长期交往、相互尊重与共同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我而言,它不仅是一项研究课题,更是一段生活本身;不仅关乎国家间的数据与协议,更由无数鲜活的场景、真诚的对话与共有的记忆构成。正是通过这些日常点滴,中马合作成为我理解亚洲区域共同体的窗口——从校园走向社区,从项目走向民心,从个体交往走向区域共荣,为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而温暖的底座。

(作者徐小涵系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作者梁国杰系大连大学区域国别学院教授、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7534文章数 5938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