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物名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教育心理研究、基础理论、乡村振兴研究等。
刊物级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教育心理研究、基础理论、乡村振兴研究等。
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版日期: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
投稿指南
1篇幅
稿件以6-10个印刷版面为宜(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
2题名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
3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
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安徽 合肥 230001)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0)
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如例: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6,Sichuan)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例:
韩英铎1,王仲鸿1,林孔兴2,相永康2,黄其励3,蒋建民3
(1.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 100084;2.成都理工大学 应用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3.四川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4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篇幅在2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5关键词
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同时给出英文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例:
关键词:汽油机;燃爆控制;电子点火;模糊逻辑
Key words:Gasoline engines;Knock control;Electronic ignition;Fuzzy logic
6中图分类号
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例:
中图分类号:TK730.2;O357.5
7作者简介
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列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泛函分析
8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校级项目不列出)。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和“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0-74)
9正文
正文按结构分层次撰写。层次标题左顶格。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
一级标题使用1,2,3,…;
二级标题使用1.1,1.2,1.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2),3),…。这时,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a),b),c),…。这时,退2字起排。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
正文具体格式请参考近期学报。
10图表和照片
图表、照片应尽力精减,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一律不用图表和照片,图表总数之和不得超过8个。图表和照片的题名均为中英文对照的题名。图上的文字不宜多,图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制,主线与辅线的粗细适当。除正文中附的原图外,请用激光打印机另出一份样图,以便制版。图的长、宽尺寸在5cm×7cm以内,如有缩放请注明比例尺。
11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1)所有符号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除雷诺数Re等25个特征数和pH值外,其他符号一律用单个字母表示)。,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2)物理量的符号和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用斜体。
(3)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应用铅笔标明,其位置高低区别应明显;非英文的外文字母和符号也请用铅笔注明文种。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12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1)斜体
(a)量的符号;(b)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c)一般函数符号;(d)变数符号。
(2)黑斜体
(a)矢量(向量)的符号;(b)矩阵的符号;(c)张量的符号。
(3)正体
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复数的虚部i或j);数学运算符(如: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13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1)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
(3)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π=3.1415926”。
(4)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
14致谢
作者认为必要时,可在正文结尾向有关人士或机构表示谢意。
15参考文献
引用已发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5篇,并尽可能多的引用已发表的相关文章。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可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
往期收稿方向及文章题目参考
测试时适应综述:从方法到应用
人工智能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进展综述
织物基传感器在人体生理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青稞β-葡聚糖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与育种应用
基于新能源与储能效率的新型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方法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视角下的四川盘地最观生态风险时空动态与归因分析
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抗风险能力评价--以成都邛崃市为例
贡嘎山子梅村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辣木种子提取物及蛋白水解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
惰性基底上余烬灼热燃烧的模型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