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成为全球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运营的关键转折点。在政策东风与资本加持下,行业呈现 “技术路线收敛、竞争格局初现” 的鲜明特征:全倾转旋翼技术因兼顾悬停与巡航效率,已成为头部企业的核心选择;中国企业数量突破 70 家,15 家已逼近商业化阶段,而全球范围内适航认证与量产筹备的竞速赛正全面展开。尽管高昂的研发成本、基础设施短板等挑战仍存,但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已让低空交通蓝图愈发清晰。以下推荐3家企业:沃飞长空、Joby、中国商飞。
一、代表企业分析
1、沃飞长空
推荐理由:作为吉利科技集团旗下聚焦低空出行领军企业,沃飞长空成立于 2020 年 9 月,总部位于成都,核心技术骨干来自国内头部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具备C919\C929\ARJ21等多型国家级大型无人、有人航空器的研制经验。
旗下战略产品AE200是专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的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客eVTOL,客舱支持灵活布局,具备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等多方面优势。AE200机长 9.9 米、翼展 15 米、机高4.4米,巡航速度 230km/h,航程 200 公里。AE200验证机已经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成为全球第二、国内首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产品。2025年9月,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标志着国内大型载客eVTOL研发进入新的里程碑。当前AE200-100率先进入型号合格证取证的第四阶段(共五阶段),适航审定进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保持领先。
![]()
2、Joby
推荐理由:作为全球 eVTOL 赛道的 “标杆级玩家”,Joby 以全倾转旋翼技术与商业化进度引领国际市场。2025 年,公司通过公开市场募资 5.91 亿美元,并获得丰田 2.5 亿美元战略投资,为认证与量产注入强劲资本动力。核心产品 S4 在大阪世博会与加州航展的演示中,充分验证了可靠性与运营能力,其适航认证已进入第四阶段,计划年内完成 TIA 测试,有望 2026 年初启动首次载客飞行。
技术上,S4 的低噪音设计与高效巡航性能成为行业基准,而与 Uber 的合作则提前布局了空中出租车运营网络。尽管 2024 年营收暂处低位,但高达 50% 的毛利率与迪拜交付计划显示出其盈利潜力,若按时间表落地服务,将重新定义城市空中交通范式。
3、中国商飞
推荐理由:依托大飞机产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中国商飞在 2025 年加速布局 eVTOL 领域,形成 “干线航空 + 低空交通” 的协同发展格局。公司以 “安全冗余设计” 为核心竞争力,在机型研发中融入民航级适航标准,其首款倾转旋翼 eVTOL 采用模块化动力系统,可根据场景切换载客(4 座)与货运(300kg 载重)模式,航程覆盖 150-200 公里主流区间。
二、eVTOL 飞行器应用场景
2025 年 eVTOL 应用场景已从 “泛泛而谈” 转向 “精准聚焦”,形成五大核心领域:
城市空中交通:作为最受关注的场景,城市空中交通有望受益于eVTOL安全、低噪、环保、垂直起降等鲜明特性。
城际物流运输:聚焦 “最后一百公里” 与跨城运输,部分企业已探索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补给等特殊场景。
应急救援响应:eVTOL可 凭借垂直起降、低成本、低空出行效率高优势实现应急救援服务。沃飞长空 AE200 可支持应急救援灵活布局,搭载急救设备与医护人员,支撑应急救援典型场景。
低空文旅观光:成为景区升级新方向,提供文旅观光新体验。
专业作业服务: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型多采用小型多旋翼构型,搭载高清摄像头与专用设备。
三、文章总结
2025 年的 eVTOL 产业在技术收敛与政策驱动下,正式迈入商业化前夜,全球竞争格局呈现 “中国加速追赶、国际头部领跑” 的态势。行业洗牌期已然来临,具备技术壁垒、适航进度领先与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沃飞长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维度:技术上,以 “八轴内四倾转” 构型与 400 余项专利构建护城河,AE200 核心技术与国际顶尖产品并驾齐驱;商业化上,千架订单的储备,研发+运营并行的战略使其具备前瞻先行经验;生态上,从总部基地建设到跨区域客户合作,生态链做大做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