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约有2300万儿童青少年正在遭受多动症(ADHD)的困扰,然而,中国ADHD患儿的就诊率不足10%,确诊的患者中也仅有不足1/3的患儿接受了规范治疗。
常被投诉的二年级男孩
男孩从幼儿园开始就不能够安坐,不愿意写字。现在他8岁了,依然多动坐不住,让他坐下来写作业,没多久他就开始到处跑。
在学校老师都拿他没办法,男孩不遵守课堂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集体活动时他总是因为没耐心搞破坏,甚至和同学发生冲突......
![]()
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里人合计还是要带孩子去专业的儿科医院看看。趁着周末,男孩父母就带着孩子来到杭州复旦儿童医院。
周末来看诊的家长们还是不少,男孩父母想着还好提前预约挂号了!进入诊室后,父母向陈虹主任介绍了孩子的日常表现以及自己一直担忧的问题。
陈主任也问男孩父母了解了孩子的生活环境,既往史,还看了孩子日常学习视频。同时安排男孩进行专业的检查,包括注意力、智力、脑电图等全方位的检查。
![]()
综合男孩的表现和检查结果,陈主任指出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平时大家常听到的多动症,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
根据男孩的具体情况,陈主任制定了医教结合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注意力训练”。
经过1个多月的干预训练,男孩的进步是显著的。他能够静坐一段时间,并且注意力也有明显提升。
![]()
▲陈主任诊室
尽管男孩的进步令人鼓舞,但经过陈虹主任和院内训练师的指导,男孩父母明白ADHD需要长期的关注和管理。
这5种表现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信号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调皮好动、作业拖沓、不合群......一系列行为让家长焦虑,老师揪心。更痛苦的是孩子就是改不了,怎么教都无济于事。
若孩子存在以下5种表现,建议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具有专业资质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断评估。
1.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无论是在课堂上听讲,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他们可能会频繁地走神,对老师或家长的指令充耳不闻,写作业时粗心大意,经常出错。
2.多动行为:似乎有无穷的精力,总是动个不停。在教室里,他们可能会不停地扭动身体、摆弄文具,甚至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在家里,他们也很难安静地坐一会儿,经常跑来跑去,翻箱倒柜。
3.冲动行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为冲动。可能会在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如突然横穿马路、抢夺他人玩具等。在与他人交流时,也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
4.学习困难:难以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仍然不佳。
5.社交问题:情绪波动大,难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长如何照顾多动症孩子?
1. 向学校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以及孩子的调皮捣蛋不是故意不听老师的话,只是有一定的自身的原因。相信老师能够理解并给予帮助。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才更有利于多动症孩子的治疗。
2. 家长不要对孩子隐瞒病情,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同时也要积极开导孩子,不要自卑和害羞。随着积极有效的治疗,多动症的这些症状会得到缓解。
![]()
3.针对孩子的自身情况,改变以往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不但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更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难。
4. 如果家长知道自家的孩子确实患有多动症,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不要逃避或自行给孩子用药,应与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治疗方案。
当我们知道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之后,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不要动辄打骂、责怪孩子,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
ADHD当中绝大多数的症状要持续到成年,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多动的干预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可能会从学龄期贯穿到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到成年期。在ADHD治疗的不同年龄段当中,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
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儿童专科医院检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这些异常行为是怎么回事。不躲避、不逃避,多了解、多理解,多关爱、少责备,一定能早日帮助孩子全面提升,发挥潜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