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实习生 罗语熙
手术刀锋利而冰冷,但握住它的医生必须要有一颗温暖的心。
为遭遇车祸的单亲妈妈做重度肝脏损伤手术,为九十多岁高龄老人成功实施肝胆手术,推广核素治疗肝癌……作为成医附二院·416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何贤禄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德与技术的平衡。
![]()
成医附二院·416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何贤禄
技术、人文并重
践行守护生命的使命
在肝胆外科领域,何贤禄医生一直是患者信赖的“生命守护者”。他指出,肝胆胰外科手术的操作较精细,风险相对较大,例如,复杂的肝肿瘤切除、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或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些都是常见但极具挑战的手术。
无论是腹腔镜还是开放手术,都需要花费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手术时间达到9到10小时。”很多病例他至今难忘,如一例肝脏广泛碎裂的外伤患者,因车祸外伤送到医院,最终通过团队的精密配合成功挽回了生命。面对一例腹腔巨大复发肿瘤的患者,通过医生精心手术,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何贤禄医生深知,肝胆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对家庭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们不仅要治病人的病,更要安慰家属的心。尤其是一些中青年患者,人生或许才起步,或许为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确诊为晚期肝癌或胰腺癌,不仅患者本人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家属得知后几乎崩溃。所以,医生需要帮助他们正视疾病,再通俗易懂耐心地解释病情,制定详尽的、科学的个性化治疗和随访方案。整个治疗过程中,主管医生和护士都会与家属保持畅通的沟通,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
作为科室的领导者,何贤禄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在病房和手术室里,他总是充满耐心,细心听取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他要求自己和团队精益求精,追求每一台手术的完美。在查房时,他常常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关怀。他时常告诫年轻医生:“我们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关系到每一个病人背后的家庭,因此要敬畏生命,必须永远放在第一位,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面对癌症患者
推动核素治疗的普及
何贤禄从事肝胆外科工作已20余年,他认为这20年是中国肝胆外科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亲身经历了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微创外科技术引领的巨大变革。”他回忆起这段历史感慨道,从早期的“大开大合”到如今的“精雕细琢”,外科手术已经实现了从大切口的开放手术到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的飞跃,真正做到了“钥匙孔里做大事”。
目前,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肝胆胰及其他腹腔手术,并且结合了快速康复理念,患者术后疼痛轻、下床早、出院快。例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实现24小时内,甚至当天完成入院与出院。同时,随着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广泛应用,肝胆疾病的治疗不再仅仅依赖外科单一力量,而是通过肿瘤内、介入、影像、病理等多个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何贤禄医生还关注到肝胆外科领域中的技术创新,他提到,近年来核医学在肝胆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肝癌的治疗方面。
他说,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精准,尤其是被医学界誉为肝癌“核武器”的钇90微球介入疗法,可以实现靶向治疗,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伤害。他希望未来核素治疗能变得更加普及,“这种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还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何贤禄医生对肝胆外科有着明确的规划,重点在微创化、精准化以及核素治疗的特色优势上。他提到,微创手术技术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杂手术将尽可能通过微创完成;精准化手术将通过三维重建、荧光导航、术中超声等技术的融合,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肝脏功能;而核素治疗,特别是在肝胆胰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将继续筹备和推行,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