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皮影戏的光影在幕布上摇曳,当消防警报声在训练场响起……梅林街道各社区正以一场场鲜活活动,演绎着“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精彩篇章。近日,梅林街道以多元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堂+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为青少年打造融合文化传承与安全教育的成长课堂。
![]()
![]()
非遗赋能:在指尖光影中激活文化基因
在翰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连续三场的非遗主题体验活动,让135名孩子沉浸于传统文化魅力之中。在皮影戏课堂上,孩子们化身“小导演”,从角色分工到舞台配音,在团队协作中复刻经典故事;在古法花草纸制作环节中,他们以花瓣树叶为笔,将自然诗意封存于纸笺。这些活动打破书本与生活的界限,以社区搭台、学校引导、家庭陪伴的模式,让非遗技艺成为“活”的教育载体。社区负责人表示,非遗体验不仅强化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更在协作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团队精神。
安全护航:沉浸体验筑牢成长“防火墙”
梅河社区以干冰模拟火灾场景,吸引15对亲子家庭参与灭火器实操、逃生演练等环节。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提起灭火器、弯腰穿越“浓烟”,在实践中掌握应急技能。梅亭社区则组织20余组家庭走进消防站,消防员结合真实案例讲解报警要点、火场逃生技巧,孩子们还亲手操作高压水带、佩戴消防头盔。“活动有趣又实用,我学到了真正的消防知识!”一名孩子兴奋地说。这种以亲子互动为纽带的沉浸式科普,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的刻板印象,让家长与孩子在协作中共同提升安全意识。
协同育人:多元场景探索教育创新
尽管主题不同,这些活动均体现了梅林街道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上的探索与创新。以社区为枢纽,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吸引家庭参与,构建“引导—实践—陪伴”的闭环。非遗活动侧重文化启蒙与美育培养,消防科普聚焦生存技能与责任意识,共同指向青少年全面发展需求。梅亭社区相关负责人叶永秋表示,未来社区将持续聚焦居民需求,设计更贴近生活的活动,织密成长防护网。
从非遗技艺传承到安全意识扎根,梅林街道各社区以“校家社”联动为引擎,让教育在真实场景中自然生发。这种融合文化厚度与生命关怀的实践,为青少年铺就多元成长路径,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以教促融”的范本。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王蕾 郑少燕 施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