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来源:掌上梅州
近期,省发展改革委下达广东省2025年第三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兴宁市叶塘镇申报的道路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以工代赈工程成功获得75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该项目是全省唯一成功申报的产业类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达1347.53万元,将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记者了解到,叶塘镇近年来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为重要契机,充分发挥人才与资源优势,积极谋划筹措资金推动以工代赈项目落地见效,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
![]()
叶塘镇九莱口河防洪防涝提升以工代赈工程现场,河道经过系统整治,河面整洁开阔,水流顺畅。
创新赈济模式
实现多方共赢
以工代赈的核心是将工程建设与就业增收、技能提升、长效受益相结合,组织困难群体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既能改善农村基建、助力产业发展,又能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防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
叶塘镇党委、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各项工作,在前期推广、谋划、实施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专班人员深入群众、村(社区)和企业开展调研。收集返乡农民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情况,摸清群众迫切需求和企业发展难题。最终创新形成了“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模式。
不久前,叶塘镇举行以工代赈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签约仪式,富祝村、下径村、三变村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兴宁市全达实业有限公司、梅州市兴合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协议》。这一举措标志着广东省唯一获批的2025年第三批产业类以工代赈项目开始进入实质落地阶段。
根据协议,项目建成后形成的道路、管网等固定资产将作为村集体入股资本,梅州市兴合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兴宁市全达实业有限公司分别按照“每年2万元+企业年报利润额的1.5%”“每年2万元+企业年报利润额的1%”反馈给村集体,分红期限为5年。“这相当于给村集体办了个‘长效存折’,既能反哺公益事业,又能帮扶困难群众。”下径村党支部书记温一鸣算了一笔民生账。
“这一模式的核心亮点在于构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分红连接机制。”叶塘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协议,将完善后的基础设施作为所在村集体入股资本,企业分两部分向村集体支付分红。一部分是保底分红,项目所在村的企业连续5年,每年每个企业向村集体反馈保底分红金额为2万元。另一部分是利润分红,在项目运营的第1至5年,企业将基于企业年报利润1%以上的额外分红反馈至村集体,实现村企共同繁荣,并促进企业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
强化技能培训
筑牢就业根基
依托项目需求建立低收入人群储备库,群众经培训、审核后上岗,是叶塘镇以工代赈项目的重要举措。
叶塘镇还组织开展以工代赈就业培训,内容紧密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涵盖道路施工技术、地下管网铺设规范、污水处理设施操作与维护、河道管护技能等,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授课,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既拿劳务报酬,又学一技之长,为项目结束后的稳定就业与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在九莱口河防洪防涝提升以工代赈工程施工现场,技能培训就被融入施工全程,工地变课堂的模式让务工群众受益匪浅。“以前没接触过河道整治技术,通过培训学会了植草砖铺设、挡墙砌筑的技巧,有了这些技能让我以后找工作也更有底气了。”参与项目建设的村民感慨道。这种“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培训模式,实现了“鱼渔双授”,让以工代赈从单纯的劳务增收升级为技能赋能,助力普通农民向专业技术工人转型,推动“一人持证、全家脱贫”的可持续增收目标实现。
据了解,九莱口河防洪防涝提升工程带动群众务工人数达140多人,发放脱贫群众及其他低收入群众劳务报酬137.67万元。
健全长效机制
彰显综合效益
叶塘镇从管理、就业等多方面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实效持续释放。在项目管理上,叶塘镇创新模式降本增效。如九莱口河工程通过竞争性谈判选择“镇政府领办企业+村企”作为项目承接主体的模式,通过联合体承接方式压缩成本15%,让中央资金更多用于工程建设和劳务报酬发放。同时,项目建立三级审核公示与银行直付机制,保障劳务报酬发放规范透明,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实处。
在就业带动上,坚持“短期岗位与长期岗位并重”,既为项目建设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又在项目建成后预留河道管护、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保障部分群众长期稳定就业。目前,仅九莱口河项目就已带动140多人就业,而整个产业类以工代赈项目预计将直接带动23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发放脱贫群众及其他低收入群众等重点群体劳务报酬340万元。
叶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多重效益叠加,既通过河道清理、防洪设施建设解决了安全隐患,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又通过劳务报酬发放和技能培训,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赋能,还通过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为村集体注入长效收益,反哺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众帮扶,真正实现了群众、村集体、企业三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接续发力推进
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核心子项目的九莱口河防洪防涝提升以工代赈工程,记者日前在项目现场看到,河道经过系统整治,河面整洁开阔,水流顺畅,原先淤积的河段已被清理疏通。河道两岸的混凝土防洪挡土墙基本建成,有效提升了防洪能力。沿河两岸的植草砖护坡工程基本完成,砖块整齐铺设,坡面稳固且绿意盎然,兼具防护与生态功能。该项目共投资58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专项资金426万元,工程效益显著,劳务报酬金额占中央资金比例达32.32%。
作为兴宁市以工代赈试点的核心区域,除了九莱口河防洪防涝提升以工代赈工程,叶塘镇已滚动谋划推进5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4335万元,涵盖水利、道路、产业等多个领域,预计可带动800多名群众就业。这些项目突破传统以工代赈单一基建思维,聚焦农村道路、地下管网、灌溉设施升级,精准对接辖区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旨在实现“建设一处设施、激活一片产业”的叠加效应。
“叶塘模式的核心创新,在于建立了‘群众务工得薪金、技能提升得本领、村集体持股得红利、企业发展得空间’的四方共赢格局,把乡镇制造业、养殖业发展,与维护地方社会稳定、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叶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持续发挥以工代赈在带动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促进产业发展中的实效,为“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与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