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谈论跟日本最早是啥时候打起来的。我估摸着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第一反应是在明朝打倭寇那会儿,再不然就是近代甲午了。
结果翻开资料一查,那叫一个早,是公元663年,唐朝那会儿,这不是一场寻常的地区冲突,这是中日两国在历史中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一场烈焰将江海映成赤红。四百艘战船在浓烟中噼啪作响,数万将士在火海中沉入波涛。
那会儿咱是“天可汗”大唐,牛的不得了。日本呢,刚搞完“大化改新”,觉着自个儿也行了,是个“人物”了。
![]()
白江口之战
咋就打起来了呢
这事儿吧,你得看地图,朝鲜半岛那块地,那会儿有三个“小兄弟” 北边一个叫高句丽 西南一个叫百济 东南一个叫新罗 这仨整天打,就没消停过。
大唐呢,一直看高句丽不顺眼,这高句丽可不是后来那乖巧的,它特猛,还占着咱辽东,从隋朝那个皇帝开始,就老想拔掉这钉子,可就是打不下来 为啥呢 太远了,补给跟不上,吃的喝的运到前线,黄花菜都凉了。
就在这时候,那三个邻居里,高句丽跟百济联手,把新罗往死里揍,新罗顶不住了,赶紧跑来抱大腿:“唐大哥,救我”。
唐高宗李治这帮人,那脑子多活泛,他们一合计,这是机会啊,我不直接打高句丽,我先打百济。这招高明在哪,从山东坐船,跨个海,直接到百济,这不比走陆路省劲儿,先把百济灭了,咱在那儿不就有个“落脚点”了么。等于绕到高句丽屁股后头去了,说干就干,派了个叫苏定方的猛人,十几天就把百济国都给破了,国王都抓了。
日本为啥非要插一杠子
本来以为这事儿就完了,可大唐明显是“轻敌”了,主力撤的太快,百济那帮人不甘心,到处找人帮忙。这就找到了隔着海的日本,日本为啥要为一个“亡了的国”出头,把家底都掏出来,这事儿可不光是“讲义气”。
那会儿日本在齐明女天皇的治下,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期。他们的文字、佛教、手艺,好多都是百济传过去的,百济算他半个“老师”,现在老师傅被人打了,这学生能坐住吗?
日本也有自己的战略野心。手里还捏着百济的王子扶余丰璋这张牌,他们就想,我把王子送回去,扶他当国王,那百济不就成了日本的“小弟”了,这买卖,划算啊。
最要命的是这个,也是最关键的,是源于一种“不自量力”的恐惧。在外交上,日本一直想与中原王朝“平起平坐”,那封“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的国书,便是这种心态的写照。他们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了大唐“竞争者”的位置上。
他们看大唐灭了百济,心里就打鼓了 “哎呀,唐朝灭了百济,下一步是不是就该打我了” 他们觉着,帮百济,就是“保家卫国” 。于是齐明天皇举国动员,集结了数万大军和近千艘战船,倾巢而出,押上了日本的国运。
![]()
《武经总要》中的楼船图
白江口:啥叫“专业吊打业余”
两边就在那狭窄的江口碰上了,日-百联军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战船八百余艘,兵力五万。而大唐水师,仅有战船一百七十艘,兵力两万。
可打仗这玩意儿,真不是看谁人多,日本那军队,说白了就是东拼西凑的,没个统一指挥,开战前,这帮将军们开了个会,定的“作战计划”。他们说:“我等争先,彼应自退”——他们竟天真地认为,只要大家一窝蜂地冲上去,敌人就会望风而逃。
他们碰上的是谁啊,大唐这边带队的老将刘仁轨,这老头打了一辈子仗了,一看对面那乱糟糟的阵势,看透了对手的虚实,他没有被对方的数量吓倒,而是指挥唐军的楼船(一种高大坚固的战舰)列出严整的“防守反击”阵型。
第二天,日本船队果然“一窝蜂”地冲过来了,刘仁轨当即下令,两侧楼船左右夹击,将日军死死压缩在V形口袋阵中。几百艘船,全挤在狭窄的江口,你撞我我撞你,掉头都难。
刘仁轨看时机到了,下令:“放火”
唐军在上风口,火箭齐发。火势乘风,迅速在拥挤的日军船阵中蔓延开来,几百艘日本船挤成一团,想跑都跑不了。瞬间,整个江面都烧起来了,史书上就八个字:“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日-百联军的“数量优势”,在唐军严明的纪律、精良的战舰和老辣的战术面前,化为乌有。白江口之战,以大唐的完胜而告终。
![]()
日本遣唐使留学生行驶路径
这一把火,烧出了“一千年”的格局
白江口这一仗,可不光是打赢了,这一把火,把日本的“国运”和“自信”全烧没了。他们吓破了胆,跑回去天天怕唐军打过来,又是修墙又是迁都。
但这种恐惧,最终化为了一种近乎谦卑的“学习欲”,打不过,打不过就学,他们彻底放下“挑战者”的身段,老老实实当“学生”,开始玩命地派“遣唐使”来长安,学胜利者的制度、文化与法律。这一学,就是几百年。
百济彻底凉了,没几年高句丽也被大唐和新罗联手灭了,最后,新罗成了赢家,它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奠定了朝鲜民族的千年疆域。
咱赢了,可也“埋雷”了
对大唐来说,那是天大的功劳。两代皇帝的心病(高句丽)给拔了。可历史这玩意儿,它一环扣一环,高句丽虽然是咱的对头,可他也在那儿帮咱挡着东北更北边那些更野的部落。
当大唐抽掉了高句丽这根“柱子”,东北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 。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出现了,这片土地日后孕育出的契丹(辽)和女真(金),将成为宋、明两朝挥之不去的噩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