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觉得课堂无趣、教师抱怨学生不学、教与学之间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是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时的共同困惑。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一场以“学历案”为抓手的教学改革,在皖南地区五所中职学校展开。六年来,这场改革从单科试点走向多科融合,从一校探索辐射至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撬动中职课堂的深层变革。
“过去上课分析四缸汽油机工作过程时,学生只是被动记笔记,看似已熟记于心,但具体问到‘吸气冲程时活塞如何移动,进排气门是什么状态’时,却往往鸦雀无声。”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汽修专业教师潘明华对此深有感触。不是学生不想学,而是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没有给他们提供“真学习”的机会和路径,教学必须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立场”。
转机始于201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皖南地区五所中职学校开始引入“学历案”理念,即不再是教师“怎么教”的单一脚本,而是学生“何以学会”的专业方案,其中包含学习主题、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作业和学后反思六个核心要素,如同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让学生对“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课堂形态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发动机理实一体课堂上,学生不再被动记忆拆装发动机步骤,而是分组完成“组装一台可以工作的发动机”的大项目;在汽修专业的课堂上,学生不再被动背诵发动机零件名称,而是分组完成“制作一份大众发动机分析报告”的大项目;在历史课堂上,学生通过撰写“近代西方崛起”千字小论文,整合政治、经济、文化多维度知识;在会计专业课堂上,学生则要解决“如何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实际财务问题……
“学历案把学习的过程和责任真正还给了学生。”宁国市参与此次教改的机械制图教师感慨,“现在课堂上最常听到的不是‘安静听讲’的命令,而是小组讨论的嗡嗡声和学生展示时的自信表达。”
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也在细微处悄然发生。
“现在每节课都知道要完成什么任务,遇到难题可以看学历案上的学法建议,也可以和同学们讨论。”一名使用学历案的学生兴奋地分享道,“第一次完成发动机分析报告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厉害!”
调研数据显示,使用学历案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清晰度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提高52%,学业合格率提升37%。学习,真正成了学生自己的事。
这场改革重塑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学历案让教学从依赖经验走向依靠专业,推动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师”。
“编写学历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专业提升的过程。”一名参与此次教改的教师坦言,“从前我们备课的重点是‘怎么讲得精彩’,现在我们思考的核心是‘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
从“被动听讲”到“主动探究”,从“厌学”到“愿学”,皖南地区五所中职学校用六年时间,以学历案为支点,撬动了课堂的深层变革,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11日 第06版
作者:仇敏 汪礼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