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前中情局(CIA)官员、曾任国务院反恐办公室分析师的强森(Larry C. Johnson)周六(8日)邀请前美国国防部长顾问、退役上校麦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进行对谈,探讨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战术与战略转变,并反思美国军方长年对于敌手的错误认知与制度性傲慢。
在全文开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这位波斯湾战争的传奇装甲指挥官,麦葛瑞格为川普第一个任期国防部长顾问,曾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期间担任作战指挥官,实际在第一线指挥了东73之战(Battle of 73 Easting),面对伊拉克共和卫队,麦葛瑞格领导一支包含19辆M1艾布兰坦克、26辆M2布雷德雷步兵战斗车和4辆M1064迫炮车的部队。
1991年2月26日在沙尘暴的不良天后下,推进到东73线,并在一场持续23分钟的战斗中,麦葛瑞格领导的部队摧毁了近70辆伊拉克装甲车辆,而已方「无人伤亡」。
战争初期的俄军作战模式
麦葛瑞格指出,乌俄战争打响时原被视为「机动战」(maneuver warfare),连他当时都这么认为,但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战场型态,使传统依靠「阵地优势」(positional advantages)的理论失效。 他说:「美军与英军以及俄罗斯长久以来都是『优势火力型军队』,并非真正擅长机动战。 历史上能有效运用机动战的,其实只有德国人。」
他进一步表示,俄军从一开始即以火力投射为核心:「俄国历史上就重视远程打击与炮兵火力。 拿破仑当年面对俄军时也吃过这个亏。」
麦葛瑞格回顾战争初期,俄军行动受到政治限制,他认为:「普京不想在一开始就大量杀戮,他真心相信乌克兰人会理解俄方的立场。」但当战事延长,面对常备兵力40万、后备兵力48万的乌克兰军,数量趋于劣势的俄军逐步调整策略,从避免伤害转为纵深防御与火力主导模式,反而逐步掌握主动。
转向纵深防御; 实战经验具反馈渠道
他特别点评俄军将领如苏洛维金(Sergei Surovikin)采取弹性防御(elastic defense)的决策,让俄军建立起防线纵深、火力互联与情报监控整合的体系,最终转化为几乎难以突破的防御网。 「这种战法类似一战时德军对俄军的策略──让敌人自己在密集炮火下被消耗殆尽。」
与此同时,麦葛瑞格也指出,俄军内部出现一种实战反馈文化,并列举赫尔松方面的俄军部队因指挥失当而集体写信批评上级,甚至公开至媒体,结果指挥官被撤换,普丁听进去了,这凸显出俄军里面存在民主现象。 美军相反,只会掩盖错误。」
他认为,俄军之所以越打越强,是因为「从失败中修正、从基层回馈中进步」。 相对地,美军高层仍固守过时理论。 「像(前美国陆军上将)裴卓斯(David Petraeus),竟然还在谈『联合兵种作战』,那是1940年代的语言。 他们完全没理解这场战争的新样貌。」
乌军士兵没问题,西方军事顾问害死人
谈及乌军表现,麦葛瑞格直言:「乌军战术灾难连连,其根本问题不在于乌军士兵,反而是西方顾问。」他批评美、英军事顾问给予的战术建议往往带来致命错误,导致乌方损失惨重。 「这些顾问是从阿富汗失败的团队里再被拿出来的,还在重演同样错误。」
他回忆自己在1991年波湾战争中使用M1艾布兰主力战车的经验,直指该型车「热源过强、燃油消耗惊人、维修困难」,并指出俄军正学会避免这些后勤陷阱。 「他们从错误中改进,我们却仍在自我吹嘘。」
麦葛瑞格认为,美国军方长年陷入文化性傲慢,导致对敌人评估失真。 「从二战到韩战、越战,我们总以为对手愚笨软弱,结果一再被打醒。」
美军文化傲慢已久,学不会历史教训
他引用麦克阿瑟与李奇微的例子,说明即使是老一辈名将,也曾在战后承认低估敌军。 「我们总以为自己更聪明、更强大,但每当这么想时,就已经错了。」
强森则补充,俄军将领普遍对美军保持尊重,即使批评政策,也少有轻蔑态度。 他感叹:「反观美国将领,习惯用侮辱的语气谈论俄军,却忽视对方其实正快速进化。」
麦葛瑞格总结指出,乌战对美国最大的警讯不在战场,而在体制。 「俄军的进步来自真实反馈,美军的停滞来自制度傲慢。 当我们还在谈论如何让将军上电视讲漂亮话时,俄军已经学会如何打一场现代化的炮兵与无人机作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