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名校录取的关键是凭实力说话,学术成绩就是最重要的筹码,但哈佛经济学家Raj Chetty团队最新的研究,却揭开了藤校录取的真相。![]()
研究团队追踪了240万名大学申请人的数据,重点分析了Ivy-Plus大学(八大藤校加上斯坦福、芝、杜克、麻省理工等)的录取机制。
结果发现,藤校录取只不过是一场拼爹、拼资源、拼圈层的游戏,这些和中产无关,但藤校却可以改变中产孩子的命运。
藤校录取的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但中产娃就没有机会了吗?如何规划才能走出独特的申请路?11月22日,我们在深圳举办年度重磅活动现场将有留学圈大咖、知名高校教授来讲透如何摸准风向
爬藤的三个隐秘捷径,和中产无关
Chetty团队通过分析藤校录取的过程发现,成绩只是最基本的门槛,决定谁能够被录取的是:传承录取、非学术评分和体育特招。
1.传承录取:血缘即通行证
首先是被长期争议的传承录取制度,该研究发现,拥有校友背景的申请人,录取率是普通学生的4至5倍。
在收入最高的1%家庭中,约9%的申请者是校友子女,而中产及以下群体只有2.5%。
在藤校录取中,家庭出身成为最重要的入场券,普通中产内卷去拼为数不多的名额,而那些父母曾经是校友的申请人,早就在游戏中胜出。![]()
2.非学术评分:资源堆砌的人格优势
全面评估体系holistic review是精英大学最引以为傲的录取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家庭收入排前1%的学生即使没有获得更高的学业成绩,但他们的非学术评分明显更高。
在学术能力相当的前提下,非学术评分高的申请录取率比低分者高约25%。
名校口中的全面审查申请人,其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阶层筛选,他们所重视的领导力、影响力和国际视野,本质上是家庭资源长期投资的结果。
3.体育特招:小众体育的镶金门票
Chetty在2023年的研究就已经指出,在前1%富豪家庭的录取学生中,八分之一是体育特长生,而在普通家庭中这个比例只有二十分之一。
名校偏好的运动类型,本身就是高成本项目,比如高尔夫、击剑、马术...这些运动不是普通家庭能负担的。
一位大学招生官曾私下承认:运动员招募实际上倾向于富裕学生,这对学校来说是双赢,因为既有了运动队,又有了潜在的捐赠者。![]()
Chetty团队指出,名校的择优录取逻辑其实在制度层面明显偏向了富人,虽然表面上是多元、公平、全面,实质上却是传承、资源阶层。
在藤校的校门,分数只是敲门砖,真正的入场券早就写在出身和背景上。
需要【Ivy-Plus大学申请分析】完整版PDF
![]()
藤校改变了中产娃,却巩固了富人的地位
近年来,越来越人开始质疑藤校的价值,在一个学历通胀、学费飙升的时代,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样的精英大学,真的就意味着更光明的前途吗?
哈佛经济学家Raj Chetty给出了一个颇具颠覆性的答案:名校带来的加成,因背景而异。
研究对比了进入Ivy-Plus大学的学生和那些进入州立旗舰大学的同龄人的后续发展,结果显示,Ivy-Plus大学的学生更容易取得职业上的成功。
这一点在PayScale.com的数据的也可以看出,藤校毕业生在职业早期(约三年工作经验)的中位薪资为86,025美元,而其他大学毕业生的中位薪资只有58,643美元。
到了职业中期(大约20年工作经验),差距进一步拉大,藤校毕业生的中期薪资达到161,888美元,而其他大学毕业生只有101,777美元。![]()
不过,这种名校加成主要集中在行业的顶层精英成就上,那些最终成为高管、科研领袖、投行精英的人,藤校背景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提升有明显帮助。
如果一个人是普通职业,比如普通行政、技术岗位,或者收入处于行业中位水平,那么藤校的名气对他的薪资和职业发展几乎没有很大的加成。
但是这和普通中产有什么关系呢?Chetty团队发现,对于来自普通阶层的学生,进入Ivy-Plus大学的边际效应更为明显。
这部分学生在进入Ivy-Plus大学后,在收入前1%、精英研究生院入学率以及知名公司就业率等指标上的提升幅度更大。
因此,名校对不同人群的意义是不同的,对富裕家庭的孩子而言,Ivy-Plus大学只是他们巩固阶层的手段。而对来自普通阶层的学生,它可能是向上流动的阶梯。
从这个角度来说,藤校是中产改变命运的“捷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这也说明,藤校只不过是跳板,但不是终点。只有只有靠个人能力、努力和长期规划,才能真正决定未来的职业高度。
富人靠资源,中产娃靠策略和长期主义
对于申请人来说,Chetty团队这项研究带来了现实、甚至有些残酷的启示:名校并不是绝对公平的赛道。
在名校录取这场高压竞赛中,富人靠资源赢得确定性,中产家庭的孩子只能靠策略与长期主义赢得可能性。
首先是策略。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申请名校的规则早已不是秘密。
早申、科目的组合、推荐信的选择、文书风格、竞赛、体艺活动等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真正的差距,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高性价比的决策。
比如富人孩子有五个夏校、三个小众体育项目,中产孩子可以选择一到两个能体现深度与持续性的领域,比如连续三年参与某项科学研究、所参加的夏校和专业自成一派,把量转化为质。
其次是心态上的长期主义。
在Chetty的数据中,那些最能从名校教育中获益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优势的学生,而是那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长期积累竞争力的人。
这意味着,不要把名校当作短期目标,而要当作一条复利曲线。
学术成绩、语言能力、社会活动、批判性思维、表达力,这些能力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初中、高一开始一点点积累的过程。
真正的长期主义,是在还没看到结果时就持续投入。
图源:unsplash
同时,中产家庭的孩子还要更注重个人叙事的构建。Chetty研究中的非学术评分其实是最大的变量,而这部分并不是完全与金钱挂钩。
相比那些被精心设计的故事,中产孩子的经历其实更具活人感和韧性,如果能在文书中写出自己最独特的故事,反而能够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中产家庭要接受不确定性,但拒绝随波逐流。
富人家庭的孩子输得起,中产学生更要在一次次选择中保持方向感。
真正的策略不是模仿富人的爬藤逻辑,而是清楚知道自己能掌控什么,能放弃什么,比如用有限时间打磨出一个突出的亮点,而不是盲目追逐完美模板。
在美本申请中,富人靠资源堆出确定的结果,中产只能靠信息敏感度、时间管理和深度积累去换取一次破圈机会。
参考资料:Diversifying Society’s Leaders? The Determinants and Causal Effects of Admission to Highly Selective Private Colleges图片来源论文
责编:萝拉
排版:Ya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