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哈喽,大家好,我是言叔。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到底要多能“自圆其说”,才能一边喊着“两岸和平百年”,一边又说“不放弃武力保台”?
而郑丽文最近就这么干了。她先抛出个“百年和平”构想,听着挺高级,结果转头就补一句“台湾不放弃武力自卫”。好家伙,和平还没影儿呢,先把“打”的底线亮出来了。
这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了,她到底是想和平,还是立场飘忽?
![]()
“和平牌”刚出,“武力牌”秒跟
郑丽文上任后,一开始走的是“温和路线”。她提“百年和平”,强调两岸要避免冲突,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可你细品,她从头到尾没提“统一”俩字,只说“和平共存”。这就好比俩人闹矛盾,你说“咱别打架”,但就是不提“和好”,那这“和平”到底算哪门子和平?
更绝的是,没过多久,她接受外媒采访,直接来了一句:“我们也没有放弃使用武力来保卫台湾的决心。”这话一出,可就不是“温和”能解释的了。你前脚刚说要和平,后脚就说要备战,这不就跟约人吃饭,结果带了把菜刀去一样,让人心里打鼓。
![]()
郑丽文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想在国民党的“统独”夹缝里走平衡。国民党内部,有主张统一的,有主张“不统不独”的,还有暗中靠向“台独”的。郑丽文作为党主席,得让各方都听着舒服。于是就搞出个“和平但不统,备战但不打”的中间路线——听起来很智慧,其实挺尴尬。
郑丽文可能觉得,这样既能安抚深蓝,又能争取中间选民。可问题是,政治不是数学题,不能靠“取中间值”来解。你一边说和平,一边磨刀霍霍,别人只会觉得你心口不一。
![]()
更讽刺的是,郑丽文这套说辞,其实跟民进党那套“抗中保台”在逻辑上越来越像。都是“我们不想打,但我们不怕打”——可问题是,你一个主张“九二共识”的政党,最后说出跟对手一样的台词,那你的“九二共识”还剩几分分量?
说到“九二共识”,这里就得提一下她早前公开强调的一点:她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的基础,国民党会“坚定走正确路线”。这话听着挺硬气,可你再看她“不放弃武力”的表态,就有点前后矛盾了。
![]()
这不,党内立马就有人坐不住了。前交通部门负责人叶匡时就公开提醒她:你得克服三大挑战,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两岸论述千万不能拿香跟民进党拜”。这话什么意思?就是别学民进党那一套“抗中”话术,否则国民党就没了自己。
你细品这话,其实挺扎心的。一个政党,如果连自己的话语体系都守不住,那还谈什么“正确路线”?可郑丽文呢?她似乎没听进去。她继续在“和平”和“武力”之间来回横跳,仿佛只要不说破,就能一直维持这种“薛定谔的立场”。
![]()
更让人无语的是,郑丽文还试图用“历史牌”来转移焦点。她提出要推动“二二八事件和解”,喊话民进党:“历史不该成为斗争的工具。”这话本身没错,甚至挺有格局。可问题是,你前脚刚用“武力”吓人,后脚就说要“和解”,这转变也太突然了。别人难免会想:你到底是真想和解,还是在换种方式继续斗争?
郑丽文说“二二八”是伤痛,要放下仇恨。可她自己呢?在两岸议题上,却不断制造新的对立。她呼吁民进党别拿历史当工具,可她自己,不也在用“和平”和“武力”这两张牌,玩着同样的游戏吗?你说,这到底是求和,还是立威?
![]()
是真心和解,还是新话术?
郑丽文提出“二二八和解”,其实挺聪明的。毕竟,历史伤痛是两岸共同的记忆,提这个,显得她有格局、有温度。而且,她还特意点名民进党,说别拿历史当斗争工具——这话听着像是在劝和,可细想,其实是在指责民进党“操弄历史”。
可问题是,郑丽文自己也没完全跳出这个逻辑。她提“二二八”,是为了塑造“理性、求和”的形象,可她“不放弃武力”的表态,又让这个形象大打折扣。你一边说要和解,一边又说要备战,别人只会觉得:你不是真想和解,你只是想换个方式赢。
![]()
更关键的是,郑丽文没回答一个根本问题:两岸和平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不统不独”?是“维持现状”?还是“走向统一”?她避而不谈。她只谈“和平”,不谈“归宿”。这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你说“咱别分手”,但从不说“咱结婚吧”,那这段关系到底算什么?
叶匡时说她要克服三大挑战,其中一条就是“确立清晰的两岸定位”。这话点到了要害。国民党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没有方向。郑丽文想用“和平+武力”的模糊策略来维持团结,可这种模糊,恰恰是最大的危险。
![]()
因为模糊,就意味着没有底线;没有底线,就意味着随时可能滑向极端。你今天说“不放弃武力”,明天就可能有人说“该动手了”。你今天说“和平共存”,后天就可能被批“卖台”。这种摇摆,最终只会让国民党失去自己的政治主体性。
更惨的是,真正主张统一的声音,比如洪秀柱,反而被边缘化了。她早就公开批评郑丽文,说两岸都是中国人,目标应该是统一,不能一味遮掩。可这种声音,在国民党内部,越来越像“异类”。
你说讽刺不讽刺?一个本该代表“统”的政党,现在却在“独”的话语体系里打转。郑丽文喊着“九二共识”,可她的论述,却越来越像在给“台独”话术打补丁。
![]()
国民党转型还是投降?
其实,这不是国民党第一次在两岸议题上“精分”。早年马英九时期,搞“不统不独不武”,听着也挺温和,可结果呢?既没推动统一,也没阻止“台独”扩张。现在郑丽文更进一步,连“不武”都不要了,直接说“不放弃武力”——这不就是把“和平”二字,架在火上烤吗?
去看历史,类似的情况不少。南宋时期,一边跟金国谈和议,一边练禁军,结果和也没谈成,军也没保住。冷战时美苏一边谈裁军,一边搞核竞赛,最后耗得两败俱伤。政治上,最怕的就是这种“既要又要”的幻想。
![]()
你既想安全,又不想付出代价;既想和平,又不肯让步。结果往往是:和平没来,安全也没了。更麻烦的是,这种论述,正在让国民党失去自己的基本盘。年轻人觉得她老派,统派觉得她软弱,中间选民觉得她没方向。她想讨好所有人,最后可能谁都不买账。
洪秀柱的批评,其实代表了一种清醒:两岸问题,绕不开“统一”这个终极命题。你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郑丽文可以今天谈“百年和平”,明天谈“二二八和解”,可只要不碰“统一”,这些问题就永远无解。
![]()
统一才是真底气
说到底,和平不是靠喊出来的。你喊得再响,如果背后没有诚意和行动支撑,那也只是“嘴炮”。真正的和平,是建立在互信、理解和共同愿景上的。郑丽文的“双面秀”,或许能在短期内稳住党内局势,可从长远看,只会让国民党越来越迷失。
郑丽文用“和平”包装“备战”,用“和解”掩饰“对立”,可这种话术,骗不了人,也骗不了历史。两岸的问题,最终要回到“统一”这个原点。不是谁吞并谁,而是如何在尊重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的未来。躲,是躲不掉的。
![]()
郑丽文喊“九二共识”,可如果连“统一”都不敢提,那这个“共识”还剩几分重量?她谈“和解”,可如果不面对根本矛盾,那这种“和解”又能持续多久?
或许,她需要的不是更多话术,而是一次真正的自我对话:国民党,到底要走向哪里?是继续在“统独”夹缝里求生,还是勇敢地扛起历史责任?和平,不该是口号。统一,也不该是禁忌。愿有一天,我们能真正坐下来,不带武器,不带偏见,只带诚意,谈一谈未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