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消息,河南新乡市今年6月起实施的门诊医保报销每日限额政策引发网友热议,当地医保局最新回应称,此举旨在防范医院、药店欺诈骗保,规范医疗行为,并非此前所称“防止年底医保资金缺口”。
![]()
据悉,新乡市医保局6月13日发布通知,明确城乡居民门诊统筹日支付限额50元,在职职工150元,退休职工200元,其他待遇保持不变。此前有媒体报道,医保部门曾回应限额是因“不限额运营至12月将出现资金缺口”。
11月10日,该局工作人员推翻上述说法,称医保资金情况属敏感信息不便透露,“资金缺口”说法不实,政策调整依据大数据分析,正常门诊诊疗费用多为一两百元,限额可遏制欺诈骗保行为。针对“需购500元药品是否需分10天购买”的疑问,工作人员表示,此类“大病小看”属重点监控行为,提倡患者自费超出部分,仅报销当日限额金额,并坦言“政策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仅针对大部分群众”。目前,该政策的合理性及特殊病情患者的报销衔接问题仍受关注。
![]()
医保门诊日限额:防骗保不能以牺牲患者便利为代价
河南新乡门诊医保报销设置每日限额的政策,近期持续引发热议。从最初回应“防止年底医保资金缺口”,到如今改口“防范欺诈骗保”,政策初衷的反复与实际执行中的矛盾,让不少参保群众陷入困惑:医保基金安全固然重要,但以“一刀切”的限额方式管控,是否违背了医保“保基本、惠民生”的本质?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防范欺诈骗保、规范基金使用无可厚非。近年来,少数医院、药店通过虚开药品、重复计费等方式套取医保资金的行为,确实损害了全体参保人的利益,需要监管部门拿出针对性措施。但新乡此次推出的日限额政策,却存在明显的“简单化”倾向——以城乡居民每日50元、在职职工150元的固定标准,覆盖所有门诊诊疗场景,忽视了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
![]()
现实中,并非所有门诊就医都是“日常小痛”。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购买价格较高的维持药物,突发疾病患者可能单次需要多种对症药品,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单次门诊费用超出限额。而政策给出的“自费超出部分”或“禁止分日购买”的解决方案,显然难以服众。让需要500元药品的患者要么自费450元,要么冒着被监控的风险分10天购药,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给就医流程添了麻烦,本质上是将监管成本转嫁给了普通群众。
更值得商榷的是政策背后的逻辑漏洞。医保部门称“正常门诊诊疗费用多为一两百元”,但“正常”的标准如何界定?以大数据统计结果替代个体实际需求,难免会让部分患者的合理诉求被忽视。防范欺诈骗保,关键在于精准监管而非“一刀切”限制。如今医保系统已具备完善的大数据监测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追踪处方合理性、药品流通轨迹、就医频次等细节,精准识别异常就医行为,对真正的欺诈骗保行为重拳打击,而不是让所有参保人“为少数人的违规买单”。
医保政策的核心是“保障”与“公平”,既要守护基金安全,也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就医需求。对于新乡的门诊日限额政策,不妨在坚持监管初衷的基础上优化执行方式:一方面,保留针对异常就医行为的监控机制,对短期内频繁就医、大量购药的情况重点核查;另一方面,建立弹性报销机制,对慢性病、特殊病种患者实行备案制,适当放宽其单次报销限额,避免“一刀切”带来的不便。同时,政策制定前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明确适用范围与例外情形,让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医保基金安全与患者就医便利并非对立关系。好的医保政策,应当是既堵得住漏洞,又护得住民生。希望新乡医保部门能正视群众诉求,对门诊日限额政策进行精细化调整,用更科学的监管方式守护基金安全,让医保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位参保人,而不是让群众在“防骗保”的名义下,陷入“看病难、报销烦”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