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刑事和解化“小案”,成就基层治理“大平安”
广东肇庆,一座在山水诗卷里浸润千年的岭南古城。“半珠半山、半城半乡”的独特市情,赋予了肇庆别样的魅力,也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描绘出复杂的现实图景。
日前,记者跟随“法治平安建设广东行”媒体采访团来到肇庆,了解到该市检察机关善用刑事和解中心,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助推社会治理,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新时代的法治温度。
走进肇庆市端州区检察院的刑事和解中心,记者看到暖色调的装饰、圆桌式的调解室、温馨的标语,感受到放松与平和。这是肇庆市检察机关首个市区联合共建的“刑事和解中心”。该中心于今年4月正式运行,设置了宣泄室、反思室、和解室、签约区等多个功能区,根据矛盾阶段分区域适用。
今年2月,林某发现廖某停放车辆的位置影响自己通行,于是用生活杂物阻挡廖某的车辆。在廖某试图驾车离开时,二人发生争执,在推搡中林某多次将廖某摔倒在地,导致其左足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
“端州区作为老城区,邻里纠纷、偶发侵财等轻微刑事案件占比超过40%。这类案件虽然标的额小、刑期轻,但如果简单起诉,可能导致赢了官司输了和气。”该院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崔婕玲对记者介绍。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该院审查起诉后,该院决定开展刑事和解。
在端州区检察院刑事和解中心,主持和解的检察官邀请侦查人员、社区司法所调解员、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以及代理律师一同参与和解,通过“背对背宣泄”“面对面和解”“心连心签约”三阶段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今年6月,端州区检察院就该案召开听证会,经评议,听证员一致支持检察机关对林某作不起诉处理的意见。
近年来,肇庆市检察机关着力破除“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困境,在端州区检察院试点经验基础上,牵头组建多元化调解队伍,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律师、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村居社区干部等纳入参与刑事和解的第三方,依法推动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有效促进社会关系修复。
在推进刑事和解的基础上,肇庆市检察机关强化对困难群体的特殊保护,将司法救助线索作为适用刑事和解案件必审必查内容,对农民工、未成年人等因案受困的特定群体及时开展司法救助,纾解涉案当事人的急难愁盼。
今年以来,肇庆市检察机关共促成刑事案件和解110件,90%以上集中在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偶发性侵财案件和过失犯罪案件,所办和解案件无一信访上访、无一申诉上诉,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周洪国 孙羽中 李俞青)
(检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