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你好,我们在员工劳动合同管理、日常合法经营上还有些疑问,想请专业人士帮忙梳理一下法律风险。”在张家港市“律管家”服务驿站,某制造企业行政负责人正向驻点工作人员咨询日常经营中的法律问题。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张家港始终以“精准化、场景化、实效化”为导向,将法治宣传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公民法治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市蔚然成风。
精准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今天这场沙龙,详细解读了政府在扶持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政策,让我们对接下来的研发投入更有信心。”在张家港苏高新节能环保创新园“律管家”法律服务驿站,一场法律服务沙龙赢得在场企业主的点赞。
近年来,张家港市聚焦企业需求,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编发《企业刑事犯罪风险防控手册》《法正安商企业经营法律指引》等资料,为企业提供专业法治指导。建立7家“律管家”服务驿站,持续推出“红链直播间”“法企同行”“法治体检”活动,深入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创新推出“益企联心”政策大讲堂,培育73项精品课程并动态更新,实现企业点单、部门上门服务,精准匹配企业法律政策需求。
当地聚焦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建立涉外法治专家库,同步组建市律协涉外与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形成覆盖跨境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力量;举办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专题交流会,助力企业把握国际贸易规则;定期举办涉外律师与涉外企业沙龙活动,组织相关人员赴马来西亚、越南实地调研,绘制企业出海法律风险图谱,让法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多元形式点燃青少年学法热情
“大家看,獬豸的独角代表‘明辨是非’,对应法律里‘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张家港市某中学的“法治非遗课堂”上,非遗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勾勒瑞兽獬豸的纹样,一边讲解其传统法治文化内涵。
普法工作既要“走心”,也要“走新”。为破解校园普法“形式单一、资源分散”难题,张家港市创新推出系列“法治非遗课堂”,将剪纸、烙画、烧箔画、麦秆画等非遗技艺与民法典、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等宣传有机结合,让抽象的法条看得见、摸得着,既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又在动手实践中筑牢思想防线。
同时,当地发挥部门联动优势,面向全市部门单位征集遴选出19套精品课程、6个特色项目,建成校园法治教育资源库。今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学校点单、部门派单、资源接单”普法模式,10天点单12期,迅速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落地见效。
此外,“法润沙洲·漫说法治”法治绘画大赛、青少年法治夏令营、融媒小记者研学探法等多元法治活动,“一校一法官”“少年警校”等创新普法举措,全方位激发青少年学法主动性,真正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优化供给织密群众身边法治网络
“李叔,您先消消气,民法典里对宅基地使用权有说法……”在张家港市乐余镇和平村“板凳援法驿站”,“法律明白人”顾肖伟拿着《民法典宣传读本》,调解两户人家的争执。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张家港基层治理的日常。
只有让法律走进群众心里,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张家港市活用“法官村官双向交流”“新时代村官法治讲坛”平台,提升村(社区)干部法治素养;制定“法治带头人”培养计划,搭建“头雁课堂”“书记讲给书记听”平台,组织219名“村官”参加人民法庭体验式培训;重点推进“法律明白人素养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沙龙、实践研学活动;依托“法润沙洲”公众号推出“我是法律明白人”音频专辑;创新推出“一村一项目”特色服务,打造青龙村“家庭法律顾问”、新南社区“南小宣直播间”,开设田间“巡回法庭”、家门口“庭审公开课”,推进村“学法小积分”制度……法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法治信仰根植百姓心中。
从产业发展一线到青少年成长课堂,从城乡社区角落到民生服务场景,张家港的“八五”普法工作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创新为动力,让法治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未来,张家港将继续深耕精准普法,让法治阳光照亮城乡每个角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法治动能。
屈姝言 查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