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夯实法学基础学科的基础上,着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边疆民族地区民事事务法治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开展了积极探索。
学院拥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蒙古族法律文献研究基地”(培育)等特色研究平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推进民族事务法治人才培养。学院充分利用内蒙古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承袭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思政具有的优良传统,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德树人最鲜亮的底色;将民族学学科与法学学科相融合,突出民族事务法治及地方司法制度教学研究特色,注重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始终坚持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研究和法学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00年以来,学院聚焦内蒙古区域发展需求,秉承“加强基础,因材施教,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层培养输送了法官、检察官300余人,律师、法务等其他法律工作人员1200余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实践输送了大批应用型法治人才。
学院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为法律专业硕士重点培养方向之一,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高标准、高起点服务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法治建设。依托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设立“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法治保障研究”(NMGZLJD2021K05),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相关项目,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提升民族事务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刘九万 胡玉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