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新时代人民教育论坛(2025)”在北京举行。
中国教育报承办的 “ 立德树人平行论坛 ” 以 “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构建多维协同育人新格局 ” 为核心议题,汇聚各方智慧,开展了多层次、建设性的深度交流。论坛上佳句频出、亮点不断, 和小编一起重温——
![]()
教材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一环
谭方正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基础。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载体之一,教材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工程不可替代的关键一环。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讲故事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思政课教师要讲故事,就是要融入各种元素,用一些故事性的元素来讲,让教学能够喜闻乐见,让学生能够感兴趣。我觉得讲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讲故事,可以讲中国的故事,讲改革开放的故事。
人都喜欢听故事,比如,《沉默的荣耀》这个电视剧,这些事情我们早就知道了,但如果没有故事,就没有这么大的震撼力。所以,要善于用一些生动的事例、案例,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去接受。
育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胡笑旋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培养人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的育人场域和育人资源不仅在学校里面,而是分布在全社会。高校里面有很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企业里面要做科技创新,可以提供很多科研育人的机会和实践育人的场所,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也是资源汇聚的地方,可以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很多的育人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通过一些体制机制的建设,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培养好人,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要解决评价难题
王慧锋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个最大挑战,是高校的成果评价难题。企业方是通过设计方案、产品迭代、市场价值来评价,但在高校还是以论文、纵向课题这样的一些成果为主。
虽然近年来已经在破解这方面的难题了,但是怎么样能够真正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去评价我们人才培养的价值增值和在工程创新方面的价值,我觉得这个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挖掘领域和行业内的共同精神内核来培育学生
李毅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对于思政共同体,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都要凝聚这个领域和行业的精神内核与价值取向。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中,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光电人从跟跑、并跑到争取实现领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间有太多科学家精神,有太多企业创新创业精神,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挖掘共同的精神内核来引领学生。
企业和高校要同心同向培育人才
王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能源强国、能源报国为价值追求。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导向下,在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过程当中,高校与企业需要形成共同的建设目标。
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原始创新力和新质生产力,这都离不开人才培养,这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建设目标。所以,在共同体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要同心、同向、同行地去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能源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贯通要有抓手
刘世波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贯通,泛泛地贯通是不行的,一定要找一个抓手,我们的抓手就是运河思政。
举一个例子,我们作为主创单位,刚演完了一部剧,剧的主角是一个拍运河的摄影师,他常年游走在运河上。同时,这部剧也反映了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如何进行洪水管理、洪水治污等方面的工作。我们通过整合校地资源,推动运河文化融入育人实践与科研创新。
思政教育一体化,学校要先管好自己“那一段”
管杰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课堂是主渠道,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最主要集中在课堂上。
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主体性,始终是被动的,他们哪来的发展成长的动力?所以说我们必须先管好我们那一段,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成长个体来关注,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贯通要做好顶层设计
马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
巴蜀小学虽然是独立法人单位,但我们前边有巴蜀幼儿园,后边还有巴蜀中学。这两年,我们尝试了用红岩主题来共建共享,进行纵向贯通。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贯通过程中,我建议要做好顶层设计。
大中小学思政课在目标的清晰定位上,要有一个导航定位系统,而不是各管一段,不能像孤岛一样,而是要把局域网打通成互联网。这个顶层设计,如评价指标的一体化拟定等,对我们基层学校来说是特别需要的。
一体推进思政教育要凸显不同学段目标和特点
李铁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统筹设计、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是怎么样一体化地构建课程体系。实际上,无论是哪个学段,无论是哪个学科,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属性来讲,都是要肩负着育人使命的。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有一个更高位的整体思考。
各个学段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发展都有不同的特点:小学阶段思政教育课程主要是以生活为背景,初中主要是以体验为背景,高中主要是以理解为背景,大学是以领悟为背景。这就意味着在各个学段,我们的课程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小学阶段主要是启蒙和感知,初中是让学生去实践和体验,高中注重理解和探究,大学要强化理论学习,我们需要在整体上架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