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58岁,平时体检都显示肝功能正常,也没什么不舒服。前段时间,她做了一次常规超声,医生说她的肝有点脂肪肝,需要注意饮食。李阿姨当时没放在心上,只觉得多运动、少油腻就好了。然而几个月后,偶尔出现轻微乏力和腹部隐痛时去医院复查,却发现肝上有一个小结节,进一步检查提示这是早期肝癌。李阿姨自己都没想到,平时被当作脂肪肝的小肝脏问题,竟然悄悄藏着危险信号。
![]()
最新研究显示,早期肝癌在影像学上很容易被误诊为脂肪肝,尤其是在体检常规超声下,普通脂肪肝和早期肝癌的表现可能极为相似。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早期肝癌患者在首次体检时并未被发现,或者被误判为脂肪肝、肝囊肿等良性疾病。原因在于早期肝癌体积小、边界不明显,肝脏整体回声改变有限,很难在没有特殊手段的情况下察觉。
有人可能会想,“那我多做体检不就行了?”问题在于,常规体检虽然能发现一些肝脏异常,但方法有限。普通B超对脂肪肝和早期小肝癌的敏感性不高,而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也常常在早期肝癌时正常,完全靠血液检查往往无法提示异常。因此,即便你每年做一次体检,也不代表能百分之百发现早期肝癌。
![]()
那么有没有科学方法可以降低风险呢?研究显示,定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肝脏影像检查,同步监测血液肿瘤标志物,是目前发现早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比如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增加CT或MRI筛查,可以提高小结节的发现率。血液中甲胎蛋白(AFP)检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虽非绝对精准,却可与影像学检查联合运用,二者相辅相成,能显著提升疾病早期发现的概率。
日常生活中,肝癌早期信号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轻微的乏力、右上腹隐痛、食欲稍差或者体重轻微下降,都可能被归结为疲劳或者饮食不规律。然而这些信号如果长期出现,就值得关注。研究发出提醒,对于患有脂肪肝、慢性肝炎,或是有家族肝癌病史的群体而言,更应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切实做好健康管理,防患于未然。
![]()
另外,生活习惯对肝脏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长期秉持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又缺乏必要的运动锻炼,还时常熬夜或频繁饮酒,诸般不良生活方式,极有可能加速脂肪肝的进展,甚至会提升罹患肝癌的风险。早期肝癌往往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伪装”出现的。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是对肝脏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保护。
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误以为只要肝功能指标显示正常,肝脏便毫无问题。实则不然,肝脏健康不能仅以肝功能正常来简单判定。实际上,肝功能指标正常并不等同于肝脏处于全然健康的状态。肝脏的健康状况复杂多元,肝功能正常只是一个方面,切不可仅凭此判定肝脏毫无隐忧。即便肝功能指标显示正常,身体也可能潜藏健康危机。脂肪肝、轻微肝纤维化,乃至早期肝癌,都有可能悄然存在,切不可仅凭指标正常就掉以轻心。仅凭单一指标来评判健康状况,这种做法有失周全。如此一来,极易与最佳的干预时机擦肩而过,从而可能使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
总之,脂肪肝和早期肝癌在常规体检中很容易混淆,不可掉以轻心。早期肝癌病灶体积微小,症状隐匿轻微,常规超声检查往往难以察觉;若仅依赖血液指标进行筛查,亦存在漏诊之虞。要想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血液指标和生活方式管理,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更应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里,合理控制饮食、持之以恒地运动、戒除烟草并适度饮酒,同时维持规律作息,不仅对改善脂肪肝大有益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罹患肝癌的几率。
肝脏问题往往沉默无声,但科学管理和规律检查,可以让危险信号被早期发现,从而把握最有利的干预窗口。早期肝癌的伪装很巧妙,但通过理性判断和持续关注,我们仍然可以比疾病先一步发现问题,守护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