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装八个银行App的人,现在估计要松口气了。最近这几个月,从中国银行到北京银行,再到四川农信联合社,一波接一波的App关停消息接连不断。谁也没想到,曾经被各家银行当成“线上门户”的独立应用,如今正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
![]()
北京银行在10月10日发了个公告,说他们的直销银行App和官网要在11月12日起彻底停运。这事挺有象征意义的,毕竟这可是老牌城商行的动作。更早些时候,中国银行也动了刀子——9月28号,正式启动“缤纷生活”App的功能迁移,老用户熟悉的那些信用卡服务,慢慢都塞进了主App里。这是国有大行第一次对自家信用卡App下手,动静不小。
![]()
其实风向早就变了。2023年以来,至少21家银行悄悄下架了直销银行App。到了2024年11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名单,25款金融客户端主动注销备案,里面包括民生直销银行、昆仑直销银行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名字。如今市面上还活着的直销银行App,连高峰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
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猜。做App不是拍脑袋的事,开发、维护、升级,每一步都在烧钱。尤其是一些细分功能的独立App,比如专做信用卡或理财的,用户打开频率低得可怜,但服务器照样得跑,安全防护也不能少。与其分散精力,不如把所有功能收拢到一个主App里,省事还安全。
![]()
用户倒是乐见其成。“我一个朋友之前装了七个银行App,三分之一几乎没打开过。”这话在社交平台上挺常见。有人吐槽:“红的绿的蓝的,图标颜色不同,点进去功能差不多。”这类声音多了,银行自然听得见。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用户更愿意用一个全能型主App解决问题,而不是来回切换。
这股整合潮,其实也算数字化转型走到深水区的标志。早些年,银行拼的是“有没有”,谁先上线App谁占优势;现在拼的是“好不好”,体验顺不顺畅、操作麻不麻烦,成了关键。金融科技专家王教授说过一句话,挺到位:“不是抢地盘的时候了,现在得精耕细作。”
有意思的是,银行也没全靠App撑场面。小程序、公众号这些轻量工具开始补位。办个小额转账、查个账单,压根不用下载,微信里点两下就搞定。这种变化,与其说是收缩,不如说是调整姿态,变得更接地气了。
用户少装几个App,银行省下运维成本,安全管控也更集中——看似简单的关停动作,牵动的是整个服务逻辑的重构。未来一个银行一个App,大概率会成为常态。至于那些被关掉的应用,可能就像翻盖手机一样,慢慢变成数字时代的回忆标本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