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闹大了。
10月23日,美国密歇根州经济发展局正式宣布:国轩高科在当地投资的24亿美元电池工厂项目,正式违约。
不仅项目叫停,还要追回2360万美元补贴,取消之前承诺的1.75亿美元税收激励。
曾经的“中美合作样板”,如今成了“政治牺牲品”。
三年努力,一夜清零。
这不是一场商业纠纷,而是一场被政治掐断的合作。
![]()
01
时间倒回到2022年。
那时候的密歇根州,对国轩高科可是捧在手心里。
州长站在开工仪式上拍胸口承诺:提供1.25亿美元现金补助、5000万美元基础设施补贴,再送30年、总额高达5.4亿美元的税收豁免。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
当地媒体称这个项目能带来2350个就业岗位,是“重塑中美产业合作”的关键。
24亿美元的投资规模,让密歇根这座老工业州重燃希望。
工厂还没建完,州政府就开始宣传,“美国新能源复兴从这里开始”。
那时,国轩高科与密歇根政府,可谓你来我往,热情似火。
没人想到,这场蜜月只维持了一年多。
![]()
02
转折从2023年开始。
环保组织突然开始对项目“群起而攻之”。
表面上,是环保问题。
实际上,这是政治风向变了。
美国一个主管中国事务的高层官员跳出来说,这个工厂距离国民警卫队基地只有160公里,“一旦建成,会威胁国家安全”。
这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局势。
“国家安全”成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万能借口。
接着,当地选举一结束,支持这个项目的官员几乎全军覆没。
新上任的政客立刻翻脸。
第一刀,就是断水。
密歇根州府单方面撤销了工厂的供水管线延伸许可。
国轩高科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虽然赢了官司,但地方政府就是拖,不执行。
工地没水,设备不能装,项目只能停。
然后,密歇根战略基金又反咬一口:“项目120天无进展,属于违约。”
连起诉地方政府都成了“负面行为”。
自己制造障碍,再用障碍惩罚对方,这种操作,美国玩得炉火纯青。
![]()
03
国轩高科当然不甘心。
公司管理层第一时间调整策略,努力化解美国方面的“疑虑”。
注册地放在加州;高层换成美籍人士;供应链承诺用美国本土材料;项目利润回投当地经济。
连内部培训都做成英文版,尽力做到“本土化”。
但换来的却不是信任,而是更多的猜忌。
有美国政客公开喊话:“中国企业投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他们把一切善意都当成威胁。
到了10月,州政府直接宣布项目终止,并要追讨补贴。
24亿美元项目就此搁浅。
政治一句话,能让企业几十亿美金打水漂。
到目前为止,国轩高科在密歇根实际投入2300多万美元。
虽然损失有限,但时间、资源、人力全白费。
10月30日,公司内部人士仍对外表示,项目只是“暂缓”,未来会“根据政策再推进”。
但从现实看,这条路,已经彻底堵死。
![]()
04
从商业角度看,国轩高科的美国项目原本是突破口。
它想复制宁德时代、比亚迪的成功,通过国际布局分担国内压力。
毕竟国内电池市场竞争惨烈,宁德、比亚迪、中创新航都在疯狂卷。
国轩的净利润虽然前三季度超25亿,但其中24亿来自投资收益,电池主业仅赚不到一亿。
这意味着,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布局海外,是必走的路。
然而,美国的政治环境,早已不适合中企正常生存。
从断供水,到取消激励,再到定性“国家安全”,整套操作熟悉得像剧本。
国轩高科的遭遇,不是孤例。
中企一旦在美国做高科技产业,就会立刻被盯上。
只要项目重要,就会被“莫须有”地卡死。
在美国,政治凌驾于商业之上,法律只是工具。
国轩高科在美国折戟,但在摩洛哥的电池项目却顺利推进。
20GWh产能工厂,预计明年投产,辐射整个欧洲市场。
那边的合作反而更务实:只谈生产,不谈政治。
这说明,世界上并不是没有理性合作的地方。
只是美国,不再是那个可以谈合作的市场。
![]()
国轩高科的遭遇,是一次清醒剂。
当商业被政治绑架,规则就不再是规则。
在美国,投资不看实力,只看立场。
你越努力解释,他们越怀疑你。
在这样的环境下,退一步不是懦弱,而是求生。
保命比赚钱重要,失去市场还能重来,陷入政治风暴就万劫不复。
这场24亿美元的烂尾,不是结局,而是警示。
国与国的较量,落在企业身上,就是一场生死局。
现在止损,是明智的。
未来,中企出海的方向,或许该从“美国梦”,变成“全球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