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供基本资料,评估之后就可以封存,不影响就业以及子女考公考学……”近日,有网友发现,在某社交平台直播间,某律师事务所在宣传律所业务时,强调“轻罪封存”和开出“无犯罪记录证明”。
针对这一现象,“封面新闻”进行了报道,并且采访了一些法律人士,试图揭开到底怎么回事儿。
![]()
根据报道,在直播间里,为规避后台审核,直播间未直接用“轻罪封存”四个字,而是用“轻檌”来代替,宣称可以付费协助封存,封存的条件分别为:轻檌(罪)、刑期三年以下、刑满后,五年内无新檌(罪)记录,同时,封存过后,当事人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之后就业、考公、入党、参军不受限制、子女升学政审等不受父母案底牵连。
记者以客户咨询的方式,联系到一名自称该律所高级法律顾问的工作人员。“案件封存后不影响子女读书就业,包括考公考学和当兵。”,“而且是百分之百可以封存成功。”,这名工作人员称。“可以保证,我们之前办理成功的案例,有一个客户就是因盗窃案被判了14年,最后封存成功了。”这名工作人员还展示了他们接受委托办理后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并强调上述证明的真实性。
如何收费?对方表示,“轻罪封存”业务有统一标准和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一次性支付4000元,另一种是分期收费,分为前期、中期和尾款,“我们全权办理,并且案底封存之后,子女考公和当兵都不受影响。”
记者亮明了身份,采访了该律所的负责人陈某,得到的回应是,律所确实有在代理“轻罪封存”的业务,并且现在确实也有相关政策试点存在,但对具体实施城市、申请条件及操作流程并不完全掌握,表示可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并强调“不包办结果”,“当事人自己也可以办这个事情,只是说我们更专业,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网上还有不少打着“代办轻罪封存”的帖文。此前,已经有很多自媒体对直播间、各平台上有律所宣传的此类“轻罪封存”业务提出质疑。
![]()
“家人们!法律新规大变天,轻罪封存直接给‘知错能改’的人开重生外挂啦!把案底‘封印’,普通人查不到,考公、进大厂都不受影响!”......还有社交平台账号用“太突然了!轻罪封存!又变了!”当标题,宣称“新规给真心悔过的人多一扇重新出发的门”,甚至把轻罪封存、律师事务所名字和编号公然打在直播间上,与网友互动。
不过,一旦有人问到怎么办理?费用多少?主播却不回复,只称后台发罪名+刑期,在线评估。后续的流程是,这些留给的联系方式不会公开办理费用和办理方式,而是会引导用户私信,然后发来“定制方案”,让用户签订《法律咨询服务合同》。
有律师公开表示,“犯罪记录封存是法定程序,绝不是‘花钱能办’;“即便未来成年人轻罪封存制度正式实施,大概率会像未成年人制度一样自动封存”,裁判生效后由司法机关自动封存,不需要个人申请,更不需要花钱找关系。说花钱能办轻罪封存,不管是内部渠道还是试点名额,全是骗局。
也有律师表示,受到这些网上宣传的影响,自己办过案件的当事人或家属也来咨询,自己的案件是否能办理犯罪记录封存,搞得律师一头雾水,跟当事人解释半天,还被质疑自己水平不行。
《刑事诉讼法》第286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我国目前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明确仅是应用于未成年人犯罪领域。具体的办理流程是,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案件生效后,若符合封存条件(有几类案件即使轻罪也不能封存),会依职权主动封存犯罪记录,无需当事人申请。若发现未依法封存,未成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向原办案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按照需要提交的材料要求补封存。
![]()
至于成年人的轻罪封存制度,2024年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将封存对象从未成年人拓展至成年人。《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部署,“推动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目前,相关部门正推动开展试点工作,优先选择危险驾驶罪等案件量大、社会影响广的罪名进行试点。
公开资料显示,自2025年1月起,上海、杭州等五地率先开展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试点,一般以“故意犯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或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为参考,但具体标准仍在研究细化中。
最新的官方资料是,2025年11月3日,《中国应用法学》发表的最高法院咨询委第六调研组撰写的《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调研报告》。
其中提到,“考虑到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事关重大,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中央政法单位,联合开展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试点工作;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推动立法完善。”
可见,未成年人的轻罪封存制度,办案机关会依职权主动办理;成年人的轻罪封存制度,仅在全国有限的几个地区试点,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封存案件类型和办理流程等制度性的推广。
网上宣传的律师可以代办,压根就是不靠谱的事情,令人悲哀的是,打着法律专业的旗号,却在宣传一些根本不靠谱的业务,伤害的是整个法律职业的社会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