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郑丽文,这位刚刚上任不到一周的国民党主席,成为近三十年来第一位走进“白色恐怖”纪念场地并公开致词的蓝营最高领导人。民进党如预期般跳出来“抹红”,但更让人意外的是,国民党内部的反弹声浪甚至更激烈。
一些正在筹备明年“九合一”选举的候选人和幕僚私下焦虑,公开抱怨:“这不是给选战添乱吗?”、“追思‘共谍’,明年怎么选?”面对这一切,郑丽文非但没有退缩,反而直接回击了党内外所有质疑。郑丽文到底为什么要坚持追思?她又究竟在谋划一场怎样的政治布局?
![]()
细数这场风波的起点,确实是郑丽文的突然“破圈”。她刚接任国民党主席不到一周,就频频出招。先是喊出“让台湾人自豪说我是中国人”,接着又出现在白色恐怖纪念活动的献花台前。她没有回避争议,也没有刻意模糊立场,她甚至在致词中直言:“英雄不该被遗忘,中国认同不该被扭曲。”
这番话一出口,不仅挑动了“台独”敏感神经,也戳破了蓝营部分人的“遮羞布”。党内立刻掀起波澜,尤其是那些政治资源不够、需要媒体曝光的年轻人站出来带头喊话。
![]()
丁瑀,前国民党青年部副主任、十一届不分区“立委”候选人,成了第一个公开下场的党内人士。他在社交平台发文怒批郑丽文,称她不该参加“纪念叛国贼吴石”的活动,对她有关普京不是独裁者的言论也表示“震惊与失望”。
另一边,操盘过多次选战的老牌“选举派”陈学圣也坐不住了。他直言郑丽文“祭拜共谍”,让明年“九合一”选战还没开始,路线之争就先炸了锅。他举例称,连政治立场含蓄的洪秀柱都曾被贴上“红统”标签,现在郑丽文上任不过一周,国民党就被打成“急统”,让候选人根本找不到话术应对。
![]()
他说得更狠:“定锚不对,一人就可能翻覆一党。”在选举人眼里,历史问题不是重点,焦点是“会不会成为民进党的攻击点”。
除了选举派,党内保守势力也有不同声音。前“立委”蔡正元就在脸书称郑丽文的行为是“把国民党改名为中国国民投降党”。他讽刺道,“外省人拿民族大义当幌子,挖空了蒋介石的正当性,也挖空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正当性。”
![]()
赵少康本该是第一个跳出来的人,但因为陷入“亮票”风波,正在被台北地检署起诉,选择了沉默。反倒是蔡正元火力全开,借机巩固自己在党内的保守基本盘。
但在这场风暴中,也不是所有人都选择站队或反对。蒋万安和侯友宜两位市长的回应非常谨慎。蒋万安说:“应该纪念那些为中华民国牺牲奉献的前辈。”侯友宜则更保守,只强调“要符合社会期待”。这类说法既不批判也不支持,显然是“留白”,保留政治空间。
![]()
郑丽文则选择了最不“选举”的方式回应。她没有开记者会解释自己动机,也没有发声明软化态度,而是直接在10月9日将自己在追思会上致词的影片发布到社交平台。影片结尾赫然打出“KMT郑在改变”的字样,这不是解释,而是一种宣告。
她在影片中用平静的语气质疑:“为什么今天还有威权幽灵在钳制言论?不同意见就一定是杂质吗?”她说,希望未来台湾人民不再因为政治理想和信仰而付出生命代价。这些话不光是历史反思,更像是一次对国民党路线的重新定位。
![]()
栗正杰,这位台军退役的少将,也表达了支持。他认为,无论蓝绿红,只要在白色恐怖时期遭到迫害,就应该面对历史真相,彼此谅解。只有团结,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走到一起。
郑丽文的做法,打破了国民党几十年来的“禁区”。过去的政治受难者中确实有人是左翼、共产党员、有独立认同的人,蓝营长期选择回避这个事实。她这次不仅没回避,还走到台前讲话,动作之大,在国民党历史上前所未有。
![]()
这场风波的背后,其实是国民党内部长年积压的路线分歧彻底爆发。一派坚持“模糊路线”,意图左右逢源;另一派则主张正视历史、重建民族认同。
选战派担心民进党会用“急统”标签打击蓝营候选人,让选民流失。但郑丽文显然认为,若国民党继续在民进党设定的框架内防守,无论怎么说、怎么辩,始终跳不出“威权继承者”的标签。
她选择主动拆解民进党的叙事结构,正视曾被压迫的政治受难者,不再回避“共谍”标签,引导外界重新思考这段历史的真相。
![]()
她认为,那些被处决、监禁的,不是敌人,而是有理想、有信仰、支持一个中国的仁人志士。白色恐怖中,近十万人因政治原因遭到迫害,其中不少人只是因为认同统一、反对独裁、渴望和平。
民进党这些年不断删除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淡化大陆形象,目的就是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连接,制造“去中国化”的氛围。郑丽文的追思行为,正是对这种操作的反击。
![]()
她不仅在校园举办“两岸历史文化展”,还带台湾青年赴大陆祭拜抗战先烈,推动建立“两岸青年交流基地”。上任三个月,她促成了12项两岸经贸合作协议,让台商拿到了实打实的红利。
她在用行动告诉台湾民众,“认同中国,不是耻辱,而是自豪。”她清楚,民进党最怕的不是选举,而是“认同”崩塌。如果越来越多台湾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民进党就再也无法用“台独”包装年轻人的未来。
![]()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后,国民党并没有出现外界预期的党员流失。相反,从主席选举结束到白色恐怖追思事件后短短20天内,国民党新增了2405名党员。这是近年来极为少见的增长。
这说明,岛内并非一边倒的“反中”,而是有一批沉默的大多数,正在被唤醒。他们厌倦了蓝绿恶斗,也厌倦了模糊立场。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骨气、有方向、有认同的政党。
![]()
郑丽文似乎看得更远。她明白,如果一个政党只有选票而失去了灵魂,那就算赢了选举,也不过是空壳。她在用一次“危险”的行动,向民众证明:国民党不是民进党的“温和版”,它该有自己的旗帜。这场风波还远未结束,但郑丽文的每一步,都已在岛内政治坐标系中划出新的方向。
她也许没有讨好所有人,但她赢得了部分人的尊重,也重新定义了国民党未来可能的样子。郑丽文的选择,或许在政治操作上是“冒险”,但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却是一种突破。
![]()
她挑战的不只是党内旧思维,更是民进党多年构建的认同话语。这场风波,不只是“明年怎么选”的问题,更是“未来怎么走”的抉择。
信息来源:
[1]出席“白色恐怖”追思大会,郑丽文:希望两岸和解、两岸和平 海峡导报
[2]岛内统派团体在马场町举办受难者秋祭大会,郑丽文:希望历史悲剧不再上演 环球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