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日本熊灾最新进展太吓人,“它们开始记得人的味道”

0
分享至

日本札幌的秋夜,寒意沁骨。晚上十一点半,在当地打工的中国女孩小福在十字路口,看到了一个模糊的黑影。

昏暗路灯勾勒出的轮廓,像一个穿着宽松黑色西装裤的男人。只是那“脚”的形状有些古怪,小得有些不自然。

小福心里正犯嘀咕,黑影却无声地动了,从原本的2条腿,倏然变成了4条。

那是一只熊。

她强压下几乎冲破喉咙的尖叫,一步步向后挪动。当房屋墙体终于隔断视线的刹那,她立刻头也不回地向前狂奔。

看起来像“都市传说”的剧情,在过去的半年中,已经在日本上演了不止一次。很多遇到熊的人,都没有小福这么幸运。

今年4月至10月,日本各地报告“熊出没”超2万起,达到近5年的峰值。7月以来,7成“熊袭”事件发生在人类生活圈(市街地或居民区附近)。甚至,在日本首都东京附近,都出现了熊在游荡。新干线的轨道,甚至机场的跑道上,都出现了熊的身影。



截至Vista看天下发稿时,日本“熊袭”事件已致13人死亡、逾170人受伤,规模与频次远超往年。这些袭击,66%发生在生活圈,58%发生在白天。过去,90%的受害者是山林作业者,但在今年,城市居民、儿童、游客在受害者中占比37%。

当熊走出山林,来到城市,它们制造的问题已超出个别惨案,成为一场噩梦般的生态灾难。


(日本“熊出没”的地图)

01

聪明的熊,开始攻击人

日本民众对熊的恐慌达到了顶峰。

他们在家门口安装铃铛,夜间不敢开窗,农村老人称,“熊比地震还可怕”。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熊灾恐怖”(クマ災害テロ)的标签下,已有上万条帖子。“出门买菜,怕回不来”“孩子的上学路太不安全了,随处是陷阱”。一位母亲写道:“小时候梦见熊追我,如今现实更可怕。”


(在札幌市,居民目击了熊出没。)

目前,熊灾已经造成经济损失87亿日元,旅游业蒸发220亿日元,北海道滑雪场预订率暴跌41%,人们宁愿窝在室内,也不愿赌命外出。

猎人道一对这场熊灾早有预知。在2021年的一次猎友会聚会中,刚入这行没多久的道一就从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口里听说,最近情况有些不妙。

道一是中国人,早年来日本读书,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为一名职业猎人。

他所属的大阪猎友会,是一个有执照的猎人们组成的私人团体,下属于全国猎人团体 “大日本狩猎协会”(大日本猟友会),总部在东京。每当某地野生动物伤人或毁坏庄稼时,地方居民就会上报给地方政府,由政府给狩猎协会的成员派任务,解决问题之后再发放酬金。



道一打猎时捕获的野猪。图源:其小红书账号@财神爷你给我把钱放我包里来

熊灾引发关注的几年前,狩猎协会就发现政府“派单”变多了。“有个村庄我们一般半年处理一次就可以,但在2021年左右,距离上一次处理不到1个月,又接到了单子。”道一说,“我们以为没清理干净,钱都没好意思要,又去处理了一回。”

刘芳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研究亚洲黑熊的空间分布变化以及野生黑熊与人类的关系。据她介绍,10年前,熊还很少靠近人类居住区。它们宁愿在草原上挖掘旱獭,在山林里寻找昆虫,也要避开人类的领域。但部分幼熊在母熊被捕杀后,因缺乏引导而留在有人类食物残渣的环境中过冬,在城市附近的森林长期居住,不害怕人的“城市熊”正逐渐增加。刘芳说,“这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代际之间的经验传递。”

在今年已出现了51起熊伤人事件的奥多摩町,到处都设立了招牌,特意提醒人们注意“城市熊”出没。


(奥多摩町内的警示标志)

更可怕的是,有迹象表明,熊将人类纳入“食谱”的风险正在增加。据《环球时报》报道,7月4日,岩手县发生一起熊闯入民宅并袭击80多岁女性的事件,现场有明显的吃人痕迹。专家判断,这是“从一开始就以吃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在日本过去130年的相关记录中,这尚属首次。有分析认为,若熊通过反复接触人类而“记住人类的味道”,其这一习性行为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员大西尚树表示,尚无确切证据显示熊已系统性地将人类列入“食谱”,但从频发的袭击行为来看,熊可能已经通过经验累积,逐渐认识到“人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强大”

熊很聪明。刘芳在研究熊的行为时发现,一些地区会出现熊闯入居民家中用面粉拌油然后吃掉的案例。在北美地区,也曾出现徒步者遇到棕熊掏出防熊喷雾时,棕熊捂着眼睛跑开的情况。



(秋田市许多商店关闭了自动门。告示内容为“为了应对熊(灾),门改为了手动的,请您随手开关门。” )

“熊正在从防御性攻击,正向主动性猎食转变。”大西尚树说,“这种认知一旦形成,将彻底改变人熊关系。”

人与熊的共存,已走向全新的、更危险的阶段。

02

饿熊下山,无人阻挡

在日本,熊主要有两类。一是盘踞于北海道的巨大棕熊,二是活跃在本州、四国和九州山林间的亚洲黑熊。

历史上,最令人胆寒的是棕熊。1915年冬天,一头体重超过300斤,被称为“袈裟悬”的棕熊闯入北海道三毛别村,制造了7死3伤的惨案,是日本史上最骇人听闻的野兽袭人事件,史称“三毛别罴(pí,棕熊)事件”。


(日本电影《冬季猎熊的人》海报)

如今泛滥成灾的,并非这些来自北方的庞然大物,而是体型小得多的日本黑熊。作为亚洲黑熊的亚种,它们体重通常仅有100公斤至250公斤。识别它们的标志是脖子上的一圈浅色毛,远看就像穿了件西装。本文开头小福在街上偶遇的就是这种熊。

饥饿,是它们走向人类的直接驱动力。 日本山林今年遭遇了罕见的“粮食危机”。因全球气温变化,山毛榉交替出现“丰收”和“歉收”的状况,每逢“歉收”时节,熊总会因为没饭吃而做出极端行为。

2025年上半年,日本山毛榉竟然进入“零开花”期。无花就无果,据刘芳分析,“熊依赖秋季的坚果积累过冬脂肪,但极端气候导致橡子、板栗等熊的核心口粮严重歉收。”这些熊为了觅食,被迫扩大活动范围,推迟进入冬眠。“它们不再满足于天然的动植物,开始主动寻找更容易获取、热量更高的人类食物。”

近几十年,熊的数量正呈爆炸式增长,大举压向人类聚居区。动物学家估算,野生熊的足迹已覆盖日本超过60%的国土。目前,北海道的棕熊约有1.2万头,黑熊已超过4.2万头。

这种局面,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剧变造成的。人类的制衡力量也正在无声地瓦解。

日本的猎人群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据大日本狩猎协会的数据统计,全日本持证猎人已从20年前的约20万人,到2023年骤降至约9万人。

而且,看这些猎人的合照,很容易误解为是哪家养老院出来团建的照片。据道一估计,他所在的协会内60岁以上老人占了7成以上,他和朋友是全协会唯二的两个“50岁以下的年轻人”。



“熊一胎可以生1头至3头,一年半就可以繁殖一次。它们的数量是指数级增长的。猎人如果每年不打够一定数量的熊,第二年山里熊的数量就会爆炸性增加。”道一说。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现在猎人数量锐减,导致已经没人去干抑制这些‘灾害动物’的活了。”

而且,并不是所有猎人都能猎熊。这是一门相当有门槛的手艺。每次猎一头熊,猎人都要组成不低于5个人的小队,每人至少带3只到4只猎犬。有人要布置陷阱,有人带狗驱赶,有人开枪猎杀。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考试,才有资格参与。



道一朋友的猎犬,名字叫“摩卡”。在捕猎中,它总能起到关键作用。@财神爷你给我把钱放我包里来

从1978年到2022年,有职业资格的猎熊人从近2万人锐减到5361人。据道一回忆,在2020年到2023年,“几乎没有什么新人加入,老猎人们又一个个去世,行业彻底断层。”

道一所在的猎熊小队里,已经有两位老猎人相继离世。“一个猎熊小组差不多需要两年到三年时间磨合、练习。”他说,“找不到合适的、能托付后背的队友,上山猎熊就太危险了。”

现在,连他这样经验丰富的猎人,重返那片曾经熟悉的密林时,心头也萦绕着一丝陌生的畏惧。猎人终将老去,山林却永远有年轻的熊。

03

政策“解冻”

能赶上熊下山的速度吗?

道一对第一次猎熊时的经历印象深刻。

那时他这个新手猎人被会长带去参与执行一个“重磅任务”,猎杀一只有伤人前科的熊。

一位经验丰富的女猎人带着他蹲守一处山沟。整个猎熊小队凌晨3点就开始起床布置战术,5点准时进山。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蹲守,狗群才成功将目标熊从藏身处赶下来。


(道一在森林中蹲守猎物)

女猎人放出第一枪,没打中,反倒引得熊径直朝他们冲来。道一几乎吓懵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凭着本能连开两枪,只有一枪擦中了目标。此时,熊已冲至不足10米处,千钧一发之际,另一位及时赶到的猎人补上最后一枪,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每次回忆起这段经历,道一都心有余悸。

猎熊如此危险,日本政府还给猎人们施加了严苛的规则限制。根据日本的《狩猎法》,在公路、居民区或任何人流密集场所的1.5公里范围内,猎人禁止开枪。“猎人必须退到离人类活动区域1.5公里以外,并且要背对公路和房屋,才能合法使用枪支。”道一说。


(道一使用的捕猎工具、陷阱等)

这一限制相当严格。2018年8月,北海道猎友会砂川支部的男支部长受砂川市政府委托,前往民宅捕杀棕熊。虽然最后成功完成任务,但过程中这名男子因为朝建筑物方向开枪,被北海道政府公安委员会取消持枪许可

这名男子认为取消持枪许可涉嫌违法,告到法院,二审时,札幌高等法院法官认为就算子弹命中棕熊,之后随着弹道变化等有可能击中建筑物,判决取消持枪许可合理。

“你们看新闻报道,熊袭击民宅后,猎人、警察甚至自卫队都到场了。猎人们身上背着枪,但只是在周围转一圈,绝不会举枪搜寻。因为在那里,开枪是违法的。”道一说。

目前面临熊灾紧急状态下,地方行政部门表示“原则上同意开枪,但判断是否开枪,何时何地开枪,得由在现场的猎人决定。”问题等于又被抛给了猎友会。

猎友会可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目前,在北海道范围内,71个“猎友会”都已明确声明“有权拒绝”。


2025年10月7日,日本群马县沼田市,一只熊走进一家超市。

这种拒绝的背后,是猎人群体的无奈。“我们本来就人手不足,政府至今无法彻底解决我们在居民区开枪的合法性问题。只要我们开枪,就是犯法。”道一说,“我们不能因为政府让我们解决问题,就去知法犯法。”

更何况,在如此严苛的情况下猎杀熊,是一件风险收益极其不平衡的事。

“猎一头鹿,利润大概5万日元;一头野猪,能赚10万日元。熊呢?一整头能卖到300万到400万日元,听起来是笔大钱,但对猎人来说,扣掉人力物力成本,反而最不划算。”道一说。猎熊需要组建一个5到6人的小队,在山里风餐露宿,蹲守至少两天,其间的危险与艰辛更是难以计量。“最后把这笔钱一分,每个人到手的,还真不如稳稳当当地打几头鹿。”

为应对日益频繁的袭击事件,从今年开始,秋田县率先推出对捕熊猎人的补贴政策,其他熊害多发地区也陆续跟进。秋田市于10月30日宣布紧急措施,规定每捕获1头熊,奖励1万日元;此外,被派往现场执行任务的猎人,其赏金也将提高2倍左右。

然而,道一说,这些奖励更多只是象征意义上的。猎人领取赏金后,政府会统一回收熊只,实际所得远不如猎人自行处置熊所能获得的收入,本质上还是一笔“赔本买卖”。

据最新消息,日本政府已召开熊害应对会议,宣布将强化紧急措施,计划中包括放宽射杀熊的规定。日本警察厅于11月6日宣布,将允许配属在“熊害”严重地区的防暴警察使用步枪射杀构成威胁的熊。新规将于11月13日开始生效。

但他们猎熊的速度,最好能赶得上冬天变暖的速度。步入11月后,日本已出现暖冬迹象。专家预测,若气温持续升1.8℃,熊冬眠期缩短22天,熊群将扩张至本州中部。人与熊的争端,恐怕还会持续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阿坝州双江口红旗桥引桥为何垮塌?官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原因尚需进一步核查

阿坝州双江口红旗桥引桥为何垮塌?官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原因尚需进一步核查

澎湃新闻
2025-11-11 19:34:26
高市早苗闯了大祸,日方意识到大事不妙!中国有权在日本驻军

高市早苗闯了大祸,日方意识到大事不妙!中国有权在日本驻军

时时有聊
2025-11-11 07:19:55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史纪文谭
2025-11-11 14:16:47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0 22:51:59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诗意世界
2025-11-10 18:51:56
亚马逊再裁员1.4万,有国内部门腰斩

亚马逊再裁员1.4万,有国内部门腰斩

慢放
2025-11-11 15:35:29
独行侠总经理尼克哈里森被解雇,独行侠天亮了!

独行侠总经理尼克哈里森被解雇,独行侠天亮了!

爱体育
2025-11-11 23:41:14
“内蒙古见义勇为反杀案”最新进展:内蒙古高院认可原审法院采信的“无资质”鉴定报告,驳回申诉!

“内蒙古见义勇为反杀案”最新进展:内蒙古高院认可原审法院采信的“无资质”鉴定报告,驳回申诉!

白鹿新闻
2025-11-11 17:35:03
不到24小时,官媒3次点名单依纯,释放3大信号,李健早有预言

不到24小时,官媒3次点名单依纯,释放3大信号,李健早有预言

悦君兮君不知
2025-11-11 01:37:57
国家发改委:鼓励政府采购单位将对民营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提高至合同金额30%以上

国家发改委:鼓励政府采购单位将对民营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提高至合同金额30%以上

红星新闻
2025-11-11 16:39:14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懂球帝
2025-11-11 18:52:03
银行存款利率大调整!11月11日起,一万元存一年能拿多少利息?

银行存款利率大调整!11月11日起,一万元存一年能拿多少利息?

李博世财经
2025-11-11 17:07:05
李兰娟院士:患上糖尿病的人,要补充2种维生素,预防糖尿病肾病

李兰娟院士:患上糖尿病的人,要补充2种维生素,预防糖尿病肾病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11-09 08:00:56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通勤居然不背包了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通勤居然不背包了

诗词中国
2025-11-11 19:59:33
连美驻日大使都出动了,薛剑总领事遭围攻,若被驱逐必对等回应

连美驻日大使都出动了,薛剑总领事遭围攻,若被驱逐必对等回应

潮鹿逐梦
2025-11-11 16:17:12
人民币被踢出局!刚刚,英国掀桌子死保美元!

人民币被踢出局!刚刚,英国掀桌子死保美元!

深度报
2025-11-11 21:43:58
日本首相扬言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立刻反击,中日外交战升级

日本首相扬言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立刻反击,中日外交战升级

策前论
2025-11-11 18:04:32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09 10:44:07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5-11-11 13:49:47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180视角
2025-11-11 15:43:25
2025-11-12 04:28:49
陈天宇 incentive-icons
陈天宇
分享娱乐八卦,给你讲有趣的故事
2361文章数 68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携6.1万枚比特币出逃英国 富婆奢靡生活披露

头条要闻

携6.1万枚比特币出逃英国 富婆奢靡生活披露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艺术要闻

美得令人窒息!印度美女照片震撼上线!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