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星标”暂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听全文↓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
首图来源:卫报
摘要:
《巴黎协定》十年成功了吗?如果只看数字,显然没有。但每年200个国家仍愿意坐在一起讨论全球问题——这本身就是成功。
撰文 |维小尼
编辑 | 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746篇原创
11月10日至21日,整整两周时间,COP30气候峰会将正式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举行。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就一系列技术细节展开艰苦磋商。
“这将是一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COP大会,”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上周表示,“它触及经济的几乎所有领域,没有哪个国家真正为能源转型做好准备。”
多拉戈所说的“完全不同”,应该包括多层意思,比如今年是美国第一次没有高级代表参加的会议;今年也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的时间节点;除此之外,在美国影响下,全球最大的银行联盟之一——净零银行联盟已经解散,许多顶级企业领导人也不会出席今年的COP会议。
这些因素,都让今年的COP气候大会蒙上阴影,并处于十字路口。
![]()
与前两届不同,今年的COP30被视为“行动之年”,没有“重大政治成果”的预期,巴西旨在推动以往政策“实施与落地”。
比如气候融资路线图,是COP29在巴库提出的,这一次巴西旨在推进“巴库至贝伦路线图”,目标是到2035年每年筹集1.3万亿美元气候资金,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
气候适应问题也是这次关注焦点。COP27确立的“将适应资金翻倍”目标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各方希望在贝伦设立新的融资目标。
化石燃料转型路线图也希望从承诺到落地。在迪拜举行的COP28会议上,各国同意要“有序、公平地摆脱化石燃料”,但此后60多个国家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中,没有一个明确设定减少石油或天然气生产的时间表。COP30峰会希望各国拿出一条清晰的“路线图”,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当然,今年COP大会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是弥合减排差距,促进更有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
NDCs 每五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一次,2025年是第三轮提交。第二轮国家自主贡献的整体情况表明,目前的努力和计划不足以让世界走上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轨道。
去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C,最新的联合国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气温正朝着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8°C 的方向前进。
这意味着,各国的承诺与1.5°C目标仍有巨大差距。
尽管如此,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仍在推进,只是速度远低于所需水平。
2014年至2024年间,全球在清洁能源上的投资超过10万亿美元(近72万亿人民币),其中仅2024年就创下纪录达2万亿美元。
但令人担忧的是,全球目前经历的并非真正的能源转型(transition),而是能源叠加(addition)。
换句话说,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并没有取代化石燃料,而只是满足了不断上升的电力需求——这包括生活水平提高、空调使用增加,以及AI数据中心用电激增。
如何评价《巴黎协定》这十年?,《巴黎协定》对世界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它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最近,彭博社气候与绿色领域两位资深记者阿克沙特·拉希和劳拉·米兰,在《Zero》节目中对巴黎协定十年进行了回顾。
巴黎协议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全球升温要控制在比工业化前低于2°C、最好1.5°C以内。从数据来看,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劳拉在节目中表示,目前,全球正朝着升温接近3°C的方向前进。虽然比2015年签署时预计的4°C要低,但仍远高于1.5°C的目标。
劳拉认为,我们避免了最坏的结局,但仍未达标。能把预期升温从4°C降到3°C,离不开过去十年投入的至少10万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这个数字虽然巨大,但仍然不够。
在巴黎协定之后的气候大会上,每次都设立了更细的目标。比如:
•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要增加三倍;
• 逐步摆脱化石燃料;
• 减少甲烷排放;
• 淘汰燃油车销售;
• 在2030年前停止毁林。
我可以逐个分析,看哪些目标达成,哪些还有差距。
①可再生能源
几乎要达成了。若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到2030年完全有可能实现。尤其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设备、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电池等领域都具备全球领先的规模与技术。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中国帮助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下降了90%。
![]()
图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超过一半。
②摆脱化石燃料
进展缓慢。增加清洁能源相对容易,但“淘汰”化石燃料却难得多。逐步关闭煤电厂、减少石油天然气使用,都需要高成本与漫长过渡。
③甲烷减排
过去甲烷几乎被忽视,现在有了卫星监测技术。虽然公司们承诺要减少泄漏,但落实仍不彻底。不过甲烷治理能带来经济收益,因此有激励。
④电动车与燃油车禁售
表现不均。中国表现突出,远超目标;但许多发展中国家仍进展缓慢。
⑤森林与土地利用
形势恶化。毁林反而增加,尤其在亚马逊地区。这削弱了地球吸收碳的能力,是严重倒退。
⑥气候变化速度
超出预期。科学家早前对升温速度的预测有上下限,现在现实走向了最糟一端——变暖比预期快。可能是因为森林和海洋吸碳能力下降,也可能是云层效应未完全理解。
⑦气候融资目标
巴黎协定承诺发达国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结果比预期晚几年才实现,而且金额远不足以应对需求。
因此新的目标是到2035年达到3000亿美元/年——是之前的三倍,但实现难度更大。
⑧其他领域的停滞
农业、塑料、航运、航空等领域几乎无进展。
可持续燃料产能有限。核能虽被视为补充方案,但能否在2050年前实现三倍增长也未可知。
所以,巴黎协定成功了吗?如果只看数字,显然没有。
但两位记者认为,如果从动能和历史角度看,它确实点燃了全球气候行动的势头。即使政治形势变了,气候运动也不会停止。它证明了“多边协作是可行的”。
也就是说,虽然目标没达成,但巴黎协定提供了“目标体系”和“透明机制”。每年200个国家仍愿意坐在一起讨论全球问题——这本身就是成功。
![]()
参考资料:
[1]BNEF:What the Paris Deal Has Achieved After 10 Years and $10 Trillion
[2]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jul/18/climate-crisis-fossil-fuels-autocracies-authoritorian-countries
[3]https://rmi.org/beyond-participation-the-countries-leading-the-energy-transition-at-cop30/?utm_source=chatgpt.com
[4]https://en.people.cn/n3/2025/1021/c90000-20379713.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
联系和关注我们↓(公众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点击“环球零碳”,设为“星标”,后台回复“星标”,将有定制礼品相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