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CAP治疗的老问题,能否迎来新答案?全新类别抗菌药物来法莫林的应用备受期待。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作为临床高发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给我国带来沉重疾病负担。数据显示,我国CAP年发病率达7.13/(1000人・年),重症患者占比13%~20%,老年重症CAP患者病死率更是高达22.27%[1]。然而,尽管现代医学在抗菌药物和治疗策略上不断取得进展,但CAP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全新类别抗菌药物来法莫林的上市,为CAP治疗带来近二十年来的重要突破。为深入探讨其在CA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肖永红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王一民教授三位权威专家,从多维度剖析CAP的治疗现状与未来优化路径。
CAP治疗多重困境待解,理想药物锚定“广谱、速效、安全”
谈及现有CAP抗感染治疗的局限性,俞云松教授率先指出:“其一,常见病原体,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问题突出[1],亟需能有效对抗耐药菌的CAP治疗药物。其二,现常用CAP治疗药物,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局限[1-3]。其三,目前CAP临床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医疗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亟需强效、起效快的药物来帮助患者‘减少住院率’或‘缩短住院时间’,然而,如何根据现有需求优化CAP的诊疗,探索出更优作用机制的药物,仍是努力的方向。”
“此外,我国CAP病原检测难度大、病原体检出率低。”肖永红教授进一步补充道。既往研究显示,约30%~60%的CAP患者未能找到病原体[4]。“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发病后常自行服用抗菌药物且呼吸道中本身就存在很多其他细菌有关。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CAP患者占比升高,这类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对药物安全性、有效性要求更高,给CAP临床治疗也带来挑战。”
“因此,优化CAP诊疗的关键在于病原体快速明确和抗菌药物适配,”俞云松教授总结道,“而关于理想的CAP抗菌治疗药物,则应具备以下四点核心特征,即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起效快、副反应小,若能进一步提升临床可及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则更贴合临床实际需求。”
创新药物来法莫林带来多重临床突破:广覆盖、低耐药、高安全
在CAP致病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威胁也日益凸显。“既往认为MRSA主要是医院感染病原体,但现在社区获得性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MRSA在CAP致病病原体中的占比也在增加。”肖永红教授分析道,“更为棘手的是,MRSA作为‘超级耐药’且毒性强的病原体,对脆弱人群威胁极大,传统抗MRSA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抗菌谱相对单一,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无法覆盖非典型病原体等CAP常见致病菌,因此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增添了治疗的复杂性与潜在风险。”
“对此,我们在临床中需特别关注以下人群,”王一民教授教授补充道,“一是年轻人,这类人群无基础疾病,病情进展快,流感后可能继发MRSA或者混合MRSA感染;二是老年人与免疫缺陷人群,这类人群MRSA感染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来法莫林在我国的上市则为MRSA感染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新选择。
作为首个可全身用药的人用截短侧耳素类抗菌药物,来法莫林独特的三环母核结构和C-14侧链进一步稳定了其与核糖体的结合,确保对包括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MRSA在内的多种耐药菌保持强效活性[4],为MRSA等耐药菌所致的CAP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案。
王一民教授用研究进一步论证道,来法莫林作为一个广谱抗菌药物,对MRSA敏感率高达99%[5],同时在全球III期临床试验LEAP1和LEAP2中,来法莫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治愈率达87%,其中纳入研究的2例MRSA感染CAP患者均实现临床治愈[6]。
来法莫林彰显卓越临床潜力,规范使用筑牢合理用药防线
谈及来法莫林相比传统方案的独特潜力,肖永红教授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其一,低耐药性:区别于传统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来法莫林通过双位点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不易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并不易诱导耐药[5];
其二,安全性高:不同年龄、性别及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来法莫林无需调整剂量;
其三,短疗程优势:来法莫林口服片剂治疗周期仅需5天、静脉注射为5-7天,较传统药物7-14天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患者在获得更高依从性的同时,也显著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
其四,灵活给药:静脉可与口服剂型进行序贯治疗,满足更多患者治疗需求。
最后,谈及如何优化来法莫林这类新型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策略以落实合理用药原则。肖永红教授结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需强化医生对新药的认知。来法莫林作为全新类别抗菌药物,多数医生对其抗菌谱、适应人群、用法用量尚不熟悉,需加强学习,避免因认知不足导致用药不当。
其次,推进多学科协作是抗菌药物管理(AMS)的核心要求之一。建议临床医生、药学专家、微生物专家紧密配合,一方面提升病原检测阳性率,让治疗“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共同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确保疗效与安全。
最后,重视上市后的真实世界数据积累,尤其需要关注耐药性监测,若长期监测证实其耐药率始终低位,将为医患带来更大信心。
小结
面对CAP治疗的耐药困境、安全局限、个体化需求等多重挑战,全新类别抗菌药物来法莫林以其广谱抗菌活性、低耐药风险、良好安全性及灵活治疗方案,为CAP治疗提供了突破性选择。未来,期待随着临床认知的深化、多学科协作的推进与长期耐药监测的落实,来法莫林能够进一步为CAP诊疗策略优化、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减轻疾病负担注入新动力。
医学界急诊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