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
一文get感染后咳嗽的防治策略。
气温转凉之际,呼吸道疾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周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43周,我国南方及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均有所上升,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分别为4.1%和3.6%,均高于2022年、2024年同期水平,全国范围内已报告144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专家预测,受多方面影响,今年的流感季可能提前到来。咳嗽作为呼吸道感染后的典型症状,不仅易迁延不愈,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儿童中表现更为明显,及时给予重视并实施规范管理。
为什么需要重视儿童感染后咳嗽?
流感作为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强传染性,且在冬春季节高发[2,3]。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群体的流感病毒感染率和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且该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4]。据统计,2018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因流感相关疾病导致的住院病例达87万例,院内死亡病例超1.5万例[5]。由此可见,儿童不仅是流感感染的高危群体,更是流感相关疾病负担的主要承载者,面临着严峻的健康风险。
在流感患儿的康复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逐渐显现:当喷嚏、鼻塞、流涕等典型的感冒症状消退后,咳嗽症状往往持续存在且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PIC)[6]。然而,部分家长对该症状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咳嗽只是感冒的尾巴”,选择观望或自行处理,忽视了其潜在危害。事实上,儿童PIC若长期未得到规范干预,不仅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与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胸腹肌疼痛、呕吐等并发症[6];同时,持续咳嗽会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频繁就医也会增加家庭负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多方面负面影响。
深入探究其病理基础,儿童PIC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表明,广泛的气道炎症、上下呼吸道上皮损伤可能是PIC的直接内在诱因[7]。当PIC累及下呼吸道时,还常伴随大量的黏痰分泌、短暂的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咳嗽受体高敏感性等问题,而这些病理改变进一步加剧了咳嗽症状的迁延难愈[7]。基于上述健康危害与病理机制,对儿童PIC实施科学的治疗与预防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现实必要性。
防治结合,科学应对感染后咳嗽
防治结合是实现儿童PIC全面防控的关键。强化流感预防措施,可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减少PIC发生几率;若儿童已出现PIC,通过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也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预防先行:儿童流感的防控措施
预防流感是减少儿童PIC发生的首要环节,结合指南建议[8],可通过以下三类措施构建防护体系:
优先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主动接种。其中,6~59月龄的儿童、<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
规范使用预防性用药:针对流感高危儿童、与高危儿童或婴幼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和工作人员等,建议在暴露后48h内尽早使用预防性药物,连续使用至末次暴露后7天,以此降低感染概率。需注意的是,该方法不常规适用于3月龄以下婴儿,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强化日常防护管理:培养儿童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勤洗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同时,流感流行季尽量减少儿童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若儿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居家休息观察,避免疾病传播;若病情持续加重,需尽快就医,患儿及陪护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跟进:儿童PIC的规范干预策略
即便做好流感预防措施,仍有部分儿童会在流感康复后出现PIC,此时需通过科学治疗干预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根据《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针对PIC的基础对症治疗可按需选择药物[6]:咳嗽剧烈且其他措施无效时,评估后谨慎使用右美沙芬等中枢镇咳药(疗程不超1周);伴痰时,酌情使用愈创木酚甘油醚、标准桃金娘油和盐酸氨溴索等祛痰药(2岁及以下儿童需谨慎);怀疑有过敏因素时,短期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缓解黏膜水肿、减弱气管咳嗽敏感。
而对于特应性体质、久咳不愈的PIC患儿,尤其是哮喘等气道高敏人群,需要重点修复黏膜损伤——这类儿童长期受炎症侵袭,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更易被病毒感染,损伤上皮黏膜。因此,针对哮喘患儿,严格遵医嘱规律用药是病情控制的核心,临床上常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和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和胆碱M受体拮抗剂)[9]。其中,糖皮质激素能快速结合细胞膜中皮质激素受体,促进抗炎蛋白合成,进而抑制炎症因子,既减轻炎症反应,又能修复受损呼吸道黏膜[10];支气管舒张剂则可缓解气流受限相关症状,改善呼吸功能[9]。
在给药方式上,吸入给药是目前哮喘治疗的主要方式。其中,雾化吸入治疗作为吸入给药的重要形式,可将药物直接递送到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快速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全身用药相比,可避免被胃肠道破坏及肝脏首关效应,局部组织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较少见[11]。研究显示,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12]。
小结
随着今年流感季的提前到来,儿童作为流感及PIC的高发群体,其健康防护需得到重点关注。儿童PIC不仅会影响患儿自身生活与健康,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而从流感预防入手,再到PIC的分层规范治疗,正是应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路径。
无论是优先接种疫苗、做好日常防护以降低流感风险,还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对症药物、对哮喘患儿精准用药并采用雾化等优效给药方式,每一步都需家长重视并科学执行。未来,也需持续关注儿童呼吸道健康,通过“预防+治疗”的双重保障,帮助儿童平稳度过流感季,减少PIC带来的健康困扰。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第43周第880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49/202510/P020251029379394369588.pdf.截至日期: 2025年10月26日
[2]贾建伟. 怎样调理流感后的久咳[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 (2): 43-44.
[3]张丽亚. 儿童流感与疫苗接种[J]. 妇儿健康导刊, 2025,4(9): 15-16.
[4]Uyeki TM, Hui DS, Zambon M, et al. Influenza. Lancet. 2022;400(10353):693-706.
[5]Wang X, Li Y, O'Brien KL, et al. Global burde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influenza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in 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odelling study. Lancet Glob Health. 2020;8(4):e497-e510.
[6]王雪峰, 刘恩梅.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4, 39(9): 652-658.
[7]赖克方,聂怡初.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481-485.
[8]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 等. 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4, 39(12): 881-895.
[9]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J]. 医药导报, 2024, 43(9): 1355-1368.
[10]王妍,刘晨,蒋菊华.穴位贴敷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 24(3): 39-41+45.
[11]刘瀚旻, 符州, 张晓波, 等.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22, 60(4): 283-290.
[12]刘翔腾, 王桂兰, 容嘉妍, 等. 儿童感染后咳嗽病原学调查以及家庭雾化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7): 151-154.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71060 过期日期:2026-11-04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