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一点点清理出历史信息,包括出土的文物基本都在博物馆里,大家都能欣赏到。
而盗墓则是把脑袋别在腰上,为了追求效率,爆破、砸烂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他们可什么都不管。
盗出的文物最后大多被海外博物馆或私人收藏,我们大多数人都见不到,所以别把二者相提并论。
![]()
要说考古学家在古墓里,最怕碰到什么?矿泉水瓶和方便面包装自然名列前茅。
出现这两种东西,就意味着已经被盗了,还是现代团伙干的。
比如湖北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楚墓,考古人员就发现了一个产于1994年的方便面包装袋。
还有河南安阳的曹操墓,考古人员在主墓室发现了矿泉水瓶子、烟头、方便面袋子以及火腿肠皮。
这几种确实是快餐标配,不仅在火车、网吧,连古墓里都是如此。
![]()
要说让考古队既无奈又无语的,那就是撞见盗墓的尸体了。
河南上蔡县的郭庄村楚墓,因为墓主人设计了“流沙陷阱”,里面发现了数十具尸骸(网传80具但没查到准确出处)。
这些尸体也都是“文物”了,因为是古代盗墓贼,不小心中了陷阱被迫“陪葬”。
南京江宁区湖村的一座六朝时期古墓,有个1500年前的盗贼尸体更惨,根据他身上的受伤痕迹和盗洞判断。
当年应该是两个人同时下墓,但其中一人为了独吞财物,将同伙杀死并就地掩埋!
![]()
西周鸡蛋 南京博物院藏
前面说的都是意外情况,但要说具体的发掘过程,那考古学家最怕挖到的应该就是鸡蛋了。
鸡蛋有啥可怕?这得从古墓的环境说起。古人建墓时,为了防盗和保存尸体,会把墓室封得严严实实,几乎不透气。
时间一长,墓里就形成一个独立小世界,空气、湿度都保持稳定,很多文物因此能安然保存下来。
可一旦墓被打开,空气迅速流入,这个平衡就被打破!金属、陶器还好说,如果是丝绸、纸张、颜料等,很快会坏掉。
![]()
鸡蛋也很脆弱,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过上千年里面的蛋清和蛋黄早就分解没了,只剩个空壳。
这个壳子脱水后就像纸一样脆,轻轻一碰就是碎一地。2015年,贵州黄金湾的汉代遗址里,专家们碰到了鸡蛋。
他们用特制的软毛刷小心清理鸡蛋周围的土,想把它完整取出来。没想到刷子刚碰一下,鸡蛋就发出极轻微的“咔”声,瞬间化作粉末。
现场十分尴尬,陷入长久沉默!
可它又特别珍贵,里面可能封存着古代的空气或微生物,能告诉我们过去的生活细节。考古队员看到它既兴奋又紧张,这可是高级技术活。
![]()
南京博物院那罐著名的西周鸡蛋,盛放在一件“几何印纹硬陶瓿”中。
考古人员就采取了 “整体提取” 的方案,分离鸡蛋和陶罐太冒险了,干脆一股脑全搬走。
还有一颗出现石化现象的,那就单独摆放。您别小看这一颗鸡蛋,那价值不可估量。
还有个有趣的问题,有人说能不能提取这颗鸡蛋的DNA,来孵化出2700多年前的小鸡呢?
![]()
遗憾的是,这完全不可能!历经几千年,它内部的有机物质早已分解殆尽,DNA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有机分子,其半衰期看似有几百年,但在自然环境下会迅速降解。
即使存在极其微量的DNA碎片,也早已严重破坏,无法拼凑出完整的遗传信息。所以,电影里复活更古老的恐龙,也基本属于“科幻”而不是科学。
考古真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