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近日,通用汽车的一份官方声明表示,停止为旗下Hydrotec品牌开发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
这是继雷诺、Stellantis集团之后,今年第三家搁置氢燃料电池项目的跨国车企。
企业的“撤退”也显示出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的困境,尤其是氢能重卡方面。
从基础设施不足到成本问题,从技术瓶颈到安全隐患,一系列问题正制约着氢能重卡的快速发展。
氢能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瓶颈
成本高企是氢能重卡推广的首要障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制造成本远高于传统柴油发动机,导致氢能重卡的售价通常是传统柴油重卡的2-3倍。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已出台补贴政策,如芜湖经开区对氢燃料重卡按运营里程进行补贴,每年最高补贴额度达10万元,但补贴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仍存不确定性。
同时,绿色氢气生产成本高,仍然缺乏竞争力。由于技术复杂度和能源消耗量大,绿氢的生产成本至今难以与灰氢竞争。
具体来讲,当前中国绿电制氢技术主要以碱性电解槽为主,成本约为1.9—3万元/吨,是灰氢成本的1.3—3.8倍。
而风光制氢贵在电价。风光发电采用碱性电解槽电解制氢,在绿氢成本构成中,电耗成本最高,约占总成本的60%—80%。电耗成本是电价和电量的乘积。目前碱性电解槽每制取1立方米氢气,系统耗电量为5.5—6千瓦时。
总之,从全生命周期看,氢能重卡的整体经济性仍难以与燃油重卡抗衡。
补能设施严重不足
加氢基础设施的缺失与低效运营,形成了难以破解的推广循环,成为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的硬性瓶颈。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建成投用加氢站超过540座。这一数字与庞大的燃油车加油网络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更值得关注的是,车先行、站滞后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方未建立车辆投放与补能设施建设的联动机制,导致车与加氢站不匹配的现象频发。
其实,基建滞后的根源在于投入高、审批难、设备缺。加氢站建设所需的高压压缩机、加氢枪等核心设备仍大量依赖进口,单站建设成本是普通加油站的 5-6 倍。
同时,受制于建站审批规范缺失,建一个加氢站的审批需涉及国土、应急、住建等多部门,审批周期常超一年,落地进度难以预估。
产业链协同不足
氢能重卡的推广不仅依赖于车辆本身,还需要制氢、储氢、加氢站、维修保养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目前,氢能重卡仅在港口等少数场景开展示范运营,距离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还有很大差距。
天津荣程新能计划建设氢燃料汽车维保中心,自主开发生产空气滤芯、去离子器等零部件和易耗件,这正是为了弥补产业链中的短板。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可以在行业内建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生态,这很可能是一个突破口。具体来讲,可以由一家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牵头,会同整车制造企业、车辆运营单位、加氢站运营单位等组成联合体,共同推进产用协同。
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事故频发
氢能的安全问题同样需要被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5年9月一个月内就发生了5起氢能事故,且这些事故发生在氢能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比如,美国一加油站氢气拖车泄漏,原因是拖车尾部阀门接口密封垫圈老化;日本一辆运载氢气的卡车发生侧翻并起火,导致高速公路封闭8小时以上……
这些事故暴露出氢能产业链在储运、加注、使用等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综上所述,虽说面临很多问题,但氢能重卡的前景毋庸置疑。比如,博世与依维柯的800公里续航车型已证明其技术可行性,京东的规模化投用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初步成型,而山西通洲300辆的订单则显示了市场需求的潜力。
然而,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氢能重卡要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必须打通从制氢到用氢的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发展。
具体如下:
汉马科技:已实现氢燃料重卡量产与销售
2025年11月7日,汉马科技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重视氢燃料重卡领域的发展应用,目前已实现氢燃料重卡量产与销售。
公司主营业务为重卡、专用车及核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
依维柯联手博世推出续航800公里的新型氢动力卡车
11月7日,媒体消息称,近日一款由依维柯与博世联合推出的、续航里程800公里、载重能力为40吨的新型氢燃料卡车开启了在德国纽伦堡博世工厂的脱碳运输之路。
这辆卡车装有五个氢气罐,可以在700巴的压力下储存70公斤的重量。它还具有一个电动轴由两个额外的电池供电。这使得它的总输出功率达到400千瓦,相当于大约540马力。
![]()
荣程新能2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达国内领先水平,首批已交付
11月7日,媒体消息称,荣程新能集团旗下天津荣程氢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研发项目“2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科技成果顺利通过权威鉴定。
该产品实现-35℃极寒无辅助加热快速启动,启动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更搭载智能余热回收系统,启动后可快速回收电堆余热为系统保温及驾驶室供暖,适配东北、内蒙古等北方严寒地区全天候运营;采用超薄石墨极板与优化堆叠技术,系统功率密度提升至764W/kg,配合轻量化结构设计实现整车减负增效;通过全生命周期保护策略,系统寿命可达20199小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完全匹配重卡“5年/50万公里”运营周期。
目前,这款2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已成功搭载于荣程氢扬动力200kW系列氢能重卡,首批159辆车已交付并投入运营。
![]()
300kW级氢能重卡投运汉宜干线
11月3日,媒体消息称,近日2辆搭载300kW燃料电池系统的新一代氢能重卡正式在武汉—宜昌—成都的专线物流投用。
其中,东风车型的燃料电池系统由东风汽车自主研发集成,而重汽车型则采用了华丰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随着这批车辆加入,汉宜氢能走廊上运营的氢能重卡总数已达到47辆,覆盖10个品牌、12种车型,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车型最全的高速氢能干线运输走廊之一。
![]()
京东:规模化投用氢能源卡车
10月31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宣布,京东将全力打造一张更具韧性的“超级供应链”。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近年来,京东大力实施“青流计划”。京东新能源车已超万辆,规模化投用氢能源卡车。
京东自2021年起搭建氢能运输服务网络,成为京津冀地区行业首家规模化投用氢能源卡车的物流企业。其2024年ESG报告显示,氢能车辆运输路线达 64 条。
![]()
山西通洲煤焦集团绿色物流园购置3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
近日,山西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信息,山西通洲煤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零碳氢干线项目备案预审通过。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6155.0500万元,绿色物流园购置3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