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强县扩权赋能改革、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是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的重要改革任务。
近日
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
《深化强县扩权赋能改革
加快培育打造市域副中心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拟选取29个县(市)作为首批改革对象
支持有条件的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
![]()
截图自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征求意见稿》拟定发展目标:到2030年,扩权赋能县(市)发展动能充分激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国百强县数量稳中有升,千亿级县(市)实现零的突破,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市域副中心,带动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四川如何通过这场改革
激活县域动能、打造市域副中心?
一起来看具体部署
0129县(市)先行
不达标者要退出
改革的第一步是“选好苗子”。四川拟确定29个县(市)作为首批扩权赋能改革对象,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包括:
成都市简阳市、彭州市,自贡市富顺县,攀枝花市米易县,泸州市泸县、古蔺县,德阳市广汉市、中江县,绵阳市江油市、三台县,广元市苍溪县,遂宁市射洪市,内江市资中县,乐山市峨眉山市、犍为县,南充市南部县、阆中市,宜宾市江安县、屏山县,广安市岳池县,达州市宣汉县、渠县,巴中市通江县,雅安市汉源县,眉山市仁寿县,资阳市安岳县,阿坝州汶川县,甘孜州康定市,凉山州西昌市。
为确保改革实效,四川将建立严格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两年对扩权赋能改革对象开展一次动态调整,连续两年有一半以上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或债务风险过高、出现重大债务问题的县(市),退出扩权赋能改革。空缺名额按程序报审后补充纳入改革范围。
![]()
02产业科技双擎发力
剑指百亿级、千亿级主导产业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征求意见稿》将产业发展赋能作为核心抓手。要求围绕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因地制宜打造百亿级、千亿级主导产业,支持申报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资金支持上,省级财政3年内每年安排2亿元,设立“强县赋能产业贷”,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
产业园区提升与企业培育同步推进。支持扩权赋能县(市)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全覆盖,鼓励符合条件的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企业层面,则要求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和新锐企业,支持企业生产线整体升级改造、智改数转和环保、安全升级改造;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同时加大融资增信支持力度。
![]()
针对县域科技创新“短板”,《征求意见稿》提出精准破局举措。支持搭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优先支持在扩权赋能县(市)创建“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分中心、分岛。推动高校院所与扩权赋能县(市)“一对一”建立对口合作,实现一县一科技特派员。
与此同时,引导承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深入实施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鼓励成果技术落地扩权赋能县(市)。允许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
03要素保障“大礼包”
建立资金申报分配单列机制
县域发展常受制于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此次改革,四川决心打破这些“枷锁”。
土地资源“先保障”:优先保障扩权赋能县(市)城镇开发边界增量空间,仍有不足的由省级设立增量空间周转指标统筹保障。对纳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清单的项目,所需用地计划指标省级全额保障。支持扩权赋能县(市)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资金支持“更直接”:在组织上报及安排中央和省级相关资金时,具备条件的专项由扩权赋能县(市)直接申报争取、省级直接下达。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产业发展等领域竞争立项项目,对扩权赋能县(市)单列名额,采取直申直报方式参与遴选。
人才配置“更灵活”:设立“编制周转池”。对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支持扩权赋能县(市)统筹岗位设置,对主要以专业技术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予以倾斜,适当放宽部分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公开招聘的学历、年龄等条件。
![]()
改革试验“增活力”:省级财政3年内单列安排新增政府债券额度60亿元,支持扩权赋能县(市)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项目准备充分的重大项目建设。同时,鼓励优先承接国省改革试验,按照国家授权,优先支持扩权赋能县(市)开展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试点。
04行政管理权“能放尽放”
三类权限调整增强自主活力
“扩权赋能”的核心在于赋予县(市)更大的自主权。《征求意见稿》通过“下放、委托、优化”三重举措调整权限。
直接下放一批:对投资项目核准(市级权限)、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市级权限)等县级管理更方便高效的事项,依法依规下放给扩权赋能县(市)直接审批或管理。
委托管理一批: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不具备普遍下放条件但县域发展迫切需要的事项,按程序单独委托给符合条件的扩权赋能县(市)管理。
优化流程一批: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审批等确实不能下放的事项,则探索县级直接报批、市级并联审查、省级主管部门服务前移等形式,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