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那边撂下话了,同意荷兰经济部派人过来,到北京来当面谈。
这消息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哦,要和解了?”。但你仔细品品,这事儿根本没那么简单。美媒立马就爆料,说荷兰人这次来,是“附带条件”的。
什么条件?说白了,就是荷兰人那边想的挺美:“我可以考虑‘暂停’抢你家的安世半导体,但前提是,你中国得先把关键芯片恢复出口。”
![]()
这话听着是不是特耳熟?
没错,这就是活脱脱的“强盗逻辑”。我拿刀架你脖子上,然后跟你说:“你先把钱包给我,我就考虑把刀拿开。”
荷兰人打错了算盘
咱们得先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捋清楚。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前几天还公开说,“安世中国的工厂会恢复出货”。他营造出一种“问题解决了”的轻松氛围。
可中国商务部这次的回应,那叫一个不给面子,直接戳破了:“口头说得好,不够!”
什么叫“不够”?
商务部说得很明白:第一,你荷兰至今没有停止对我方企业合法权益的侵犯;第二,你也没有把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拉回稳定轨道。
![]()
这两句话,就是把荷兰人的“口头支票”当场撕了。
大家要知道,中方在11月1号,其实主动释放过善意。当时我们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给予豁免,这就是给全球产业链一个缓冲,告诉大家我们不想把芯片当武器。
结果呢?荷兰人显然会错意了。他们以为中方“软了”,所以才敢揣着那个“附带条件”上门来。
他们彻底搞混了两件事的性质。
中方搞出口管制,是在你荷兰用行政手段强抢企业在先、并且危害我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拿出来的合法反制措施。这是规矩内的防御。
可你荷兰政府强行干预安世半导体,搞“接管”,那是赤裸裸的越界破坏。这是掀桌子。
现在荷兰想用一个“我考虑不掀桌子了”,来换中方“赶紧把防御撤了”。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点。
![]()
中方的新信号:“请你来,是让你改正错误”
所以,这次中方同意荷兰人来北京,到底释放了什么“新信号”?
信号很明确:我同意你来,不是“求和”,是给你一个当面“改正错误”的机会。
商务部原话就是这么说的。这个“邀请”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这就像邻里吵架,你砸了我家玻璃,现在你想进门谈。我说“行,你进来吧”,但这不代表我就原谅你了。我是让你进来,当着我的面,说说这玻璃你怎么赔,以及你保证以后再也不砸了。
中(方)的底线划得清清楚楚,两条:
- 你必须停止用行政手段干涉企业正常经营。
- 你必须拿出“建设性的具体方案”。
这才是中方真正的“条件”。第一条是态度问题,你得先“停手”。第二条是技术问题,你怎么收场。
![]()
荷兰人要是不带着这个觉悟来,那这趟北京之行,恐怕连时差都倒不过来就得回去。
“控制权”只是皮毛,真正的账单在后面
荷兰人,包括很多围观的,可能都以为这场风波的核心是“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
只要荷兰把手松开,把控制权还回来,这事儿就算完了。
大错特错。
商务部的回应里,有一句话特别重:“荷方之前采取的不当措施使得整个链条一直受到干扰。”
这几个月,安世的实际损失是什么?
订单延迟、供应计划大乱、全球客户的信任度暴跌。这些东西是“控制权”三个字能概括的吗?
欧洲的车企现在急得跳脚,芯片生产、封装测试、出货,每个环节的企业心态都很紧张。市场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
你荷兰政府今天说接管,明天说“考虑暂停”,你把全球供应链当什么了?
![]()
所以,中方要的那个“建设性方案”,绝不仅仅是“交还控制权”。
按照商务部给的方向,这个方案必须是“可执行清单”。说白了,中方要看的是:
- 你恢复出货的时间表
- 你解除非法管制的步骤
- 由谁来负责落实。
- 最关键的:损失评估和补偿通道
对,你没看错,补偿。
把抢走的东西还回来,那只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你抢东西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和混乱,这笔账,必须摆到谈判桌上算清楚。
这才是中方这次“动真格”的信号。
两条线索的博弈:谁在维护现实?谁在坚守原则?
![]()
现在,这场博弈摆着两条线。
第一条是“现实线”:全球的客户,尤其是欧洲的汽车巨头,都在等米下锅。供应链必须尽快恢复。这是荷兰敢提“条件”的底气,他们觉得中方也拖不起。
第二条是“原则线”:企业的产权和市场规则,绝不能变成政治交易的筹码。
如果今天荷兰用“接管”就能逼中国在芯片上让步,那明天是不是美国、日本、甚至立陶宛,都能用同样的方式,来抢劫中方在海外的任何资产?
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中方的态度很明确:
- 对“现实线”,我们稳。11月1号的豁免令就是证明,我们愿意维护供应链稳定。
- 对“原则线”,我们硬。必须停止行政干预,必须有具体方案,必须谈补偿
中方的逻辑是:只有“原则线”保住了,“现实线”的稳定才有意义。没有规则的稳定,那叫“施舍”,随时可能被收回。
![]()
荷兰的北京之行:带哪份“剧本”登机?
现在,球又踢回了荷兰脚下。
荷兰经济部的人,即将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他们的公文包里,至少有两份“剧本”。
一份,是美媒爆料的那份,“强盗逻辑”剧本:“我们来谈个交易,你先恢复出口,我再谈控制权。”
另一份,是中国商务部划出来的,“改正错误”剧本:“我们是来认错的,这是我们的纠错时间表、责任人清单和补偿方案。”
荷兰人会带哪一份剧本下飞机?
如果他们拿出了第一份,那这场谈判大概率会陷入僵局。中方已经把话说得够明白了,不会在这种“强盗逻辑”上浪费时间。
![]()
如果他们识时务,拿出了第二份,那这事儿才算有了真正解决的可能。
说到底,中方这次把谈判桌摆在北京,给足了“台阶”,也亮明了“底线”。谈判的目的不是为了赢谁,而是为了修复、纠正和重新确立规则。
荷兰如果真心想解决问题,想让自己的企业(比如阿斯麦)和欧洲的汽车厂都松一口气,那就应该彻底改正错误,拿出诚意,落实行动。
市场,在等着荷兰人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