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号角嘹亮,“千万工程”深耕细作,南粤大地涌现出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范。作为广东省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核心所在地,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曾是仅存9户常住居民的“空心村”。如今,这里通过“文化赋能—人才回流—空间融合—治理创新”的实践路径,吸引2000多名“新塘口人”扎根,获评“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其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更入选《广东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集》,成为乡村振兴的“塘口样板”。
![]()
专家问诊:解码乡风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密码
近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调研组联合江门、开平两级市委宣传部,在塘口墟举办专题研讨会,围绕文明乡风建设、侨文化活化、青年社群培育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塘口最关键的突破是实现‘双向赋能’——乡村运营、治理与乡风文明相互支撑,发展动力与社会活力彼此激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吕鹏的评价,精准概括了塘口墟的蜕变逻辑。
专家们结合实地调研提出针对性建议: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郦菁建议深耕侨文化包容性特质,通过搭建青年创业平台、创新文化表达话语,以青年号召力形成社群共鸣;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政光景提出借鉴云南大理经验,打通“短途旅游”到“中长期旅居”的转化通道,构建“旅游引流—旅居创作—分享回流”的双向循环;助理研究员刘雨航强调要跳出文旅同质化陷阱,以“文化景观+地方故事”深化乡风文明表达,兼顾社会效益与长效发展;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研究生滕飞则聚焦“流量转化”,提出以活动、社群引人流,借文明乡风留人心,实现“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
![]()
青年筑梦:旧墟活化的“新生力量”
“塘口,离城市不远,与世界更近。”在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分会场,塘口墟无名营造社主持建筑师陈国栋作为青年代表,分享了“新村民”与旧墟共生共荣的故事。这一切的起点,始于10多年前“90后”设计师李继津的一次调研——他发现塘口碉楼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质极具活化潜力,而当地正着力挖掘侨乡、碉楼、生态三大文化资源,打造“塘口记忆”IP,为青年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塘口镇政府支持下,李继津与合伙人将旧五金厂、钟表厂等3栋闲置建筑改造为2100平方米的“塘口空间”,这个兼具时尚感与乡愁味的青年社区,成为旧墟活化的“样板工程”。2022年末,陈国栋带领团队入驻,将旧粮站改造为“前馆后坊”的无名营造社;2023年末,先锋天下粮仓书店落地,让旧粮仓变身“精神粮仓”。截至目前,塘口墟已集聚近50家文旅商家,涵盖民宿、手作工坊、文创团队等,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数字赋能让青年创业活力倍增。今年,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下,江门市推出《塘口“数字化小镇”建设方案》《塘口“IE公社”建设计划》,打造共享办公空间、网络文学青创孵化中心等平台,以“不管I人E人,来了就是一家人”的口号,短短一月吸引78位“新村民”入驻。当地创新的“空间换流量、服务换口碑”模式,串联起公共空间、商业场所与文化设施,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墟街”,形成“公益带动商业、商业反哺公益”的可持续机制。
样板解码:“空心村”到“创客天堂”的蜕变密码
塘口墟的蜕变,始于精准的资源统筹。作为原塘口镇政府所在地,旧墟80%建筑为公有物业,便于统一规划开发;加之“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世遗IP加持,以及2018年已成型的“塘口空间”等文旅业态,为活化改造奠定基础。“初期最大难题是资金和人才。”塘口镇党委副书记曹雪芬介绍,通过争取上级乡村振兴政策性资金、提供人才公寓与饭堂等“保姆式服务”,成功破解发展瓶颈。
![]()
“产权不变,政府代管”的资产盘活模式是核心抓手。当地对旧邮局、粮仓等闲置建筑统一收储、规划招商,采用“修旧如旧+功能重塑”理念,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塘口空间”样板,再精准对接先锋书店、白天鹅酒店运营团队等优质主体。其中,先锋天下粮仓书店2024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成为区域文旅地标。
“人气回归是最直观的变化。”塘口墟社区居委会主任吴碧瑶感慨,如今骑楼下有居民闲谈,粮仓广场有孩童嬉戏,早餐店、文创铺烟火气十足。新老居民的深度融合更让乡风文明有了鲜活载体——无名营造社开业邀请邻里做客、帮居民修缮老房,“墟烟”餐饮主理人冯良力直言“政府的贴心服务让我扎根更安心”。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氛围,让侨乡文化从“锁在老宅”变为“活在当下”。
曹雪芬提炼出“塘口样板”的七大可复制经验: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资源禀赋、强化政府兜底服务、聚焦人才引育、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深耕文化底蕴。从“门可罗雀”到“人流如织”,从“空心村”到“创客天堂”,塘口墟用实践证明,农文旅融合的精准发力,能让乡村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乡愁与未来在此共生。(谢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