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荔枝新闻)
转自:荔枝新闻
文/关山
(作者关山,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早该减了,传递给家长孩子的教育“负担链”,更该彻底斩断。
11月1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减负八条”),具体内容从规范教师督查考核评比,到禁止分派教师巡河护林上街执勤等无关杂事,以及精简教师数据填报和应用程序的使用等,无不是中小学教育一线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也多有代表委员提出相关提案议案。
![]()
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可是教师负担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希望通过这次系统性部署,多部门的协同治理,能让广大教师们从无关教学的负担中解脱出来,甩开各种形式主义的包袱。
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教育参与者的家长,同样急切地盼着减负!
“不要把家长拉进来承担教学,影响亲子关系!”“别让家长关注这个号那个文,或者收看视频,好事儿反而让人反感!”“不让老师巡河了,那能取消家长护学吗?”——各种评论让家有儿女的人“狠狠共情了”。
小学生的作业动辄要求视频记录上传QQ群;美术劳动课的作业要按照布置的范例,逼着全家“艺术创想”;甚至有家长反映,小朋友刚上一年级,字还不认识就要做手抄报,学个拼音还要天天录音。于是乎,各种代写代印代设计的手抄报、可视化数据图、美术作业范本、劳动课作业包成了新兴产业链,中小学视频作业衍生出拍摄剪辑“一条龙”,就连护学岗都有“同城代站”。
种种怪象,有相当部分其实是“负担传导”,对教师教学评比、工作留痕等繁重任务层层传递,变成了班级群布置的作业,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负担,进而让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变成了应付差事的打卡工作,本该培养出孩子们内生动力的学习自觉性,“黑化”成了镜头前的“表演式学习”。
让中小学的孩子们早早地习惯适应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是比让老师们上街执勤更“细思极恐”的教育窘境。
应该看到,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断强化,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额外教育负担,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是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待并未减少,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及时响应一线教师们的呼吁,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负担,为基础教育进一步松绑,及时且必要。
希望“减负八条”能落实到位,并且举一反三把没有提及的负担统统减去。我们更期待通过这次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能就此斩断教育的“负担链”,减轻任务和焦虑的层层传导,让教育更纯粹,而不是在彼此糊弄中沦为形式主义的“展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