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省人口和生育政策保障工作先进市”“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优秀市”……一串串荣誉,如同坚实的丰碑,镌刻着临汾市在“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十四五”以来,临汾市卫生健康系统立足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以“健康临汾”建设为目标,着力构建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技术攀峰筑高地
群众看病更“放心”
山东省日照市64岁的左侧肢体偏瘫合并剧痛患者奔波全国各地求医,最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其成功实施全省首例“周围神经平衡术+神经调控术”,帮助患者告别了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同时让瘫痪的左下肢重新恢复了行走能力;60多岁的终末期心衰患者从外省慕名而来,临汾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刘辉团队”帮助其成功实施了人工心脏植入术,让衰竭的心脏重新有力跳动起来……曾几何时,本地患者外出求医是常态;如今,越来越多省外患者主动来临汾看病。这一“出”一“入”的鲜明转变,恰是临汾市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有力见证。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十四五”期间,临汾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全力构建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建设高地上,强力推动市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签订深度对口帮扶协议,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以优异成绩连续四年蝉联A级,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前列;市中心医院充分发挥“刘辉团队”优势和心脏大血管楼先进的设施设备,推动医疗技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目前心脏中心手术数量和手术质量连续多年在全省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一并挺进全国100强,多项技术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并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跨入A级行列,位居全国1500余家西医类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前10%-20%;市妇幼保健院成立临汾市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超声临床应用、小儿外科腹腔镜技术等多项技术保持省内一流水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全省“一体两翼”传染病防治格局之一翼,正在建设省域传染病防治副中心;市第五人民医院全面提升精神卫生学科诊疗能力,已成为省内规模较大的精神病医院;市急救中心、市中心血站各项工作都在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
在提能力上,临汾市全面启动心脏大血管、胸外、神外、肿瘤、骨科等“十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遴选出“百名学科带头人”“千名技术骨干”,通过与国家级医疗专家合作,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提升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能力。目前,全市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15个;按照“每个县高标准办好1-2个医院”要求,每个县级人民医院全部建成规划合理、建设规范的新院址,县办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县级妇幼保健院均开设妇科、儿科、检验科等门诊。侯马、翼城、洪洞、曲沃、永和5所人民医院被列入国家“千县工程”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名单。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10万人以上的县实现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三大中心”全覆盖。
在兜网底上,全力推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档升级,5所乡镇卫生院通过了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评估验收。全市158所乡镇卫生院(含社区服务中心)中,155所达到国家标准(占比98.2%),33所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比19.5%)。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深化医改补短板
群众看病更“安心”
已到古稀之年的李奶奶因心脏血管严重狭窄,在临汾市区一家医院完成了冠脉支架手术。“手术用的是进口支架,以前得上万元,如今只需要600多元,就连平时在医院吃的药都是平价药,咱们老百姓也能负担得起。”李奶奶向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看病经历。这正是临汾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生动实践。
![]()
近年来,市卫健委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抓手,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面对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临汾市持续推进县域一体化改革,建立市卫健委领导包县工作机制,持续压实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清单、行业监管清单“三个清单”。目前,全市17个县级医疗集团行政、人员、资金、业务、药械、绩效基本实现“六统一”管理,变“单兵作战”为“集团统管”,从“相互独立”到“一体共生”,激发了基层医卫机构发展新活力。同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落实“4+1”改革任务(编制、价格、薪酬、监管+财政补助),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4%,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1.67%,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降至7.4天。
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2025年临汾市紧紧抓住申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重大机遇,成功入围“15个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市”。全市现有18家公立中医医院,总床位数3325张,其中被核定为三级的中医医院3家。7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成省级中医优势专科16个、市级中医优势专科21个。95%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超出国家要求15个百分点。
织密民生健康网
群众看病更“舒心”
今年8月,总投资4.45亿元建成平战结合的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综合楼投入使用,正式命名为内科综合楼。该项目按照“平战结合、平战转换”的原则建设,将感染性疾病救治、疫情防控、平时使用三种功能有机融合在一起,“战时”转化为感染性疾病救治中心,承担疫情防控救治任务。这也是市区“十五分钟就医圈”八大项目中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
![]()
2021年,临汾市作出了“优化市区医疗资源布局、打造十五分钟就医圈”工作部署,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锚定在市区“东西南北中”各设置一所三级综合医院的目标,推进实施总投资54亿元、占地面积总计582亩的八大工程项目,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覆盖面。
四年多来,市卫健委成立工作专班,下设项目部,建立“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流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市中心医院门诊住院楼改扩建、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市急救中心新建、市中心血站异地新建、市中医医院异地新建、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期6个项目加快建设中,市疾控中心异地新建项目正在加紧办理前期手续,市区“东西南北中”各设置一所三级综合医院的布局雏形初显。预计到2027年底,这7个项目将全部建成投用。
![]()
“十四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不遗余力地办好省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给人民群众带来最直接的民生福祉。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临汾市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17个县(市、区)均建成运营一所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普惠托育补贴全额拨付到位;为2300名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健康筛查,筛查出阳性病例46例,任务完成率100%;加大妇儿疾病筛查和治疗,累计进行妇女“两癌筛查”104万例,阳性病例533人均予以治疗;连续四年新生儿三项疾病筛查16.35万例,阳性病例162名儿童得到了及时治疗。
![]()
市卫健委通过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效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牵头实施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专项行动,截至今年9月,全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惠及21.41万人次,节省患者费用3643万元,互认量连续10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回顾“十四五”,临汾市卫生健康事业成就斐然,一幅“病有良医、幼有优育”的健康临汾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展望未来,临汾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强基层、提能力、抓改革、优服务、促发展、保安全,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汾新篇章筑牢健康之基。
原标题: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 | 临汾以健康底色托举民生福祉
来源:临汾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