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将在长沙举办。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携覆盖策、采、编、发、传全流程的智能工具矩阵参展,集中展示主流媒体在人工智能、全息交互、全景视听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系统性突破。
![]()
△“新华较真”产品
实验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徐才表示,此次重点展出的“采编助手”“新华较真”“新华妙笔”及“LBE大空间”等产品,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旨在以技术赋能重塑新闻生产与传播生态。
智能采编工具:从“人找信息”到“信息为人”
“采编助手是以新华社权威大数据和自研大模型为基础,打造的全流程智能生产引擎。”徐才介绍,该系统集成内容核查、智能搜索、选题策划等20余项功能,覆盖新闻生产全环节,让编辑“省力”、策划“省心”、制作“省时”。在大屏演示场景中,编辑仅需输入指令,系统即可自动完成素材搜集、知识发现与多模态内容生成,实现“信息主动服务于人”。
![]()
△系统的差错检校功能
同样聚焦内容生产环节的“新华较真”,则致力于以技术守护内容安全。该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大模型+权威知识库”双驱动架构,可对文稿、图片、视频进行自动化错敏检测。今年新推出的AI“检校一体机”,进一步融合高性能算力与优化算法,解决复杂场景下的内容治理难题。目前,“新华较真”已服务数千家媒体与机构用户,并于今年9月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
主流价值传播平台:构建“人机协同”写作新范式
针对严肃文书写作场景中的行文规范与话语体系难题,实验室推出“新华妙笔”AI写作学习平台。该平台基于新华社多年积累的高质量语料与重要论述知识库,创新提出“七步成文法”,从需求拆解、要素提取到智能生成、逻辑梳理、标题提炼,实现全流程人机协同写作。
“我们不是简单‘生成文字’,而是深度融合专家思维与AI能力,让用户在引导中掌握写作规范、领会政策精神。”徐才表示,平台已构建16类文书、94种场景的模板体系,既严守内容安全底线,又适配多元写作风格,成为政务文书智能写作与主流价值观传播的有效工具。
沉浸式交互体验:从“视听接收”到“场景参与”
在“全息媒体人机智能交互体验”展区,实验室联合深空探测实验室研发的LBE大空间剧目《氦3火种行动》将亮相。该产品运用磁悬浮月球仪、空间音频等专利技术,构建环境交互、剧情交互与多感官交互三重体系,支持百人同时参与并生成个性化剧情报告,推动科普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创造”。
![]()
△全息媒体人机智能交互体验
同时亮相的“新华新声X-VISION全景视听制播系统”,以720°画面实时同步与空间声场定位为核心,实现全景视听采编播闭环。观众转动平板或佩戴VR设备,即可“声临其境”感受音乐会现场键盘触弦的颤音、后排观众的吟唱。该系统已支撑《全景中国》VR系列片、新声未来音乐会等爆款内容,全网传播量超10亿。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图/受访者提供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