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籁(参数丨图片)要上鸿蒙座舱了?”曾经的一位天籁车主甩给我一条东风日产天籁上央视总台的新闻链接,“合资品牌的觉醒时刻,总算要来了。”
一款新车用上鸿蒙座舱就能上央视新闻?这事恐怕不简单!一般来说,能上总台新闻深度报道的车圈事件,往往有着某种“突破”的意味。
这一次,的确也不例外。
天籁和鸿蒙座舱,是两个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名字,但把它们组合起来,似乎就有点陌生,其背后蕴含着两层意义:其一,合资燃油拥抱中国智能的技术突破;其二,中国智能化技术走向国际舞台的行业突破。
可以说,天籁·鸿蒙座舱的推出是一场对中国汽车工业影响深远的双向奔赴。
![]()
天籁·鸿蒙座舱,诺基亚到华为的华丽蜕变
在过去,传统油车——尤其是合资燃油车——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就是“车界诺基亚”,车内别说一系列的智能化体验了,能有一个可以连接CarPlay的大屏,也算得上油车市场的智能化代表。
这当然也不能全怪外资品牌跟不上国内市场的潮流。
由于它们面向的是全球市场,还必须兼顾众多对智能化接受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和国家。若每个市场都需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推出新品,必将承受巨大的成本和研发压力。这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重负。即便是实力雄厚的苹果,在中国市场也常因信号不佳、硬件水平不及国产手机而遭到诟病。
![]()
然而,中国市场对智能化的强烈需求,迫使外资车企不得不进行变革。毕竟,这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绝不可能轻易放弃。因此,随后大众、丰田等外资品牌也开始积极采用本土化的智能化技术,包括大屏、语音助手等,凡是中国品牌所具备的配置,他们也都一一配备。
不过,他们的所谓突破,更多还是停留在表面的互联互通,难言深度协同。这当然也可以理解,因为想要深入融合,就必须开放更多的端口给本地科技企业,而外资车企出于体系限制,往往对此极为谨慎。
这一次,天籁·鸿蒙座舱不一样。
它不光将鸿蒙座舱的屏幕和音响系统搬到了车内,更是将鸿蒙座舱的底层能力深度融入整车架构,从软件生态到硬件配合,从座椅到音响,从车内到车外......实现了全场景的无缝互联。
例如,天籁·鸿蒙座舱支持外设互联协议,可实现外设装备与鸿蒙系统的无感连接、智能协同控车、支付、观影、调香氛等,多元场景自由拓展;它还支持手机和车机的无缝流转,不光车机能直接用手机的应用生态,甚至还能直接用车上的摄像头进行视频通话。
![]()
当然,坐进天籁·鸿蒙座舱,你还是能感受到一些其他鸿蒙座舱没法给予你的体验,毕竟日产在舒适性和静谧性上,确实还是业内的标杆。
在天籁·鸿蒙座舱里,你能享受到日产独有的Spinal人体工学座椅——支持最高50N的按摩力度,支持通风、加热、按摩,还支持最长40mm的坐垫延长气动腿托;甚至还能将前排座椅直接放倒,变成双人休憩空间。
![]()
天籁·鸿蒙座舱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功能叠加,更是一次“破界”的融合。它打破了过往合资品牌在智能化上“蜻蜓点水”的魔咒,首次将原生级的鸿蒙智能生态,与日产历经数十年沉淀的、难以复制的舒适驾乘底蕴深度融合。
这标志着,合资燃油车的智能化不再是“追随”或“配齐”,而是开启了“超越”的新范式。它为用户带来的,是一种“鱼与熊掌皆可兼得”的理想体验:既拥有前沿科技带来的无缝互联与无限生态拓展,又能沉浸于标杆级的静谧与舒适之中。
天籁需要华为,华为也需要天籁
搭载鸿蒙座舱的车非常多,和鸿蒙座舱做到深度融合的车也不少,为什么天籁·鸿蒙座舱显得特别重要?
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在于,天籁是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一款非常重要的全球车。
很多人可能觉得天籁·鸿蒙座舱仅仅是天籁需要华为,但从华为的角度来讲,华为同样需要天籁这样的行业标杆车型来验证其技术输出能力。甚至可以说,天籁·鸿蒙座舱开启了中外企业联合造车的3.0时代。
1.0时代,就是合资品牌中的外资方单向输出产品到中国市场,中资方就是简单的代工厂;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崛起,外资方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打造专属于中国市场的产品。合资造车开始进入到2.0时代。在这时,合资公司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技术合作,但也不过仅限于中国市场。
天籁·鸿蒙座舱的落地,则打开了另一层面上的合资模式,用日产中国的话来讲就是“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
天籁是日产非常重磅的全球车,欧美日韩,乃至东南亚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外资品牌重要的原生车系上融入中国的科技生态,这在行业内还是首次,意味着中国技术开始以核心身份参与全球车型的定义。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以往,中国汽车技术多是在本土市场“内循环”,即便有技术输出,也多是针对一些对技术要求不高、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而此次天籁·鸿蒙座舱的出现,让中国智能化技术搭上了日产这一全球知名品牌的“快车”,能够随着天籁在全球各地的销售,将中国的智能技术理念、应用场景等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所以,从华为的角度看,与天籁这样的全球车型合作,能极大提升其技术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一项能在全球畅销车型上成功应用的技术,无疑会吸引更多国际车企的目光,为华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开展更多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这种合作模式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它打破了传统合资模式中技术和市场的局限,让合资车企不再局限于单一市场或单向的技术引进,而是开启了全球资源整合、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推动汽车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
东风日产的狼性精神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冲击下,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占有率一度跌至40%以下。许多外资品牌在高压环境下纷纷战略性地放弃中国市场,然而东风日产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以主动出击的狼性精神应对挑战。
狼性精神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劣势中寻求突破,摆脱生存困境。
鉴于中国研发团队在新能源市场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为何不让他们主导日产的新能源车型开发?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日产N7应运而生,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截至9月累计销量已突破3万辆大关,不仅是日系纯电的销冠,同时也是合资纯电的销冠。
随后,乘胜追击的日产N6也即将上市,作为东风日产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有望与N7形成双剑合璧之势,共同开拓新能源市场的广阔天地。
![]()
关键是,日产并不像其他外资品牌那样,对于中国团队研发的产品“收收埋埋”,仅限于中国市场,而是积极把它们带到海外,甚至是其日本本土市场。就如最近的东京车展,日产就把N7摆在了其展馆的C位。这是外资品牌首次将中国自主研发的车型,带向全球舞台。
另外,在最近的进博会,日产汽车宣布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外资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合资整车进出口企业,形成"本土研发-本土生产-全球销售"的完整价值链,为“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提供坚实的基础。
![]()
日产N7的成功,让日产越来越相信中国企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这就有了天籁·鸿蒙座舱的出现。
对于合资车企来说,燃油车依旧是不可以放弃的基本盘,东风日产也不例外。但是东风日产并没有像其他合资车企那样固步自封,而是通过“油电同智”的战略稳步过渡,积极拥抱变革,将智能科技注入经典车型。
![]()
天籁·鸿蒙座舱原非车型升级那么简单,更是对“油车不智能”、“合资油车终将被淘汰”等等论调的回击。
它扛起了油车智能化的大旗,在智能科技、车机大屏,甚至连内饰布局和豪华质感等等方面都实现了断代领先,重新定义了合资燃油B级车的价值体系,刷新了用户期待。这一积极的态度,足以让它重新划定日系车型的排位秩序,改写“日系三杰”的番位格局。
天籁·鸿蒙座舱的落地,正是东风日产在坚守中创新的体现。它敢于打破合资框架下的传统分工,推动中国技术反向赋能全球平台,展现了真正的战略魄力。这种既稳扎稳打又锐意突破的狼性,正是其穿越产业周期的核心底气。(文|大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