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普京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测试完成,飞行距离达1.4万公里,可在空中停留约15小时,预计在2027年完成部署!
![]()
其实这款导弹并不是新鲜玩意,俄罗斯早已秘密研制了很多年,2018年首次公开研制情况,2021年时普京宣布这款导弹的研制工作接近完成。
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这款核动力巡航导弹的个头并没有多大,长度在12米左右,直径大概0.5米—1米,具体参数俄方没有对外公开,通过人员与弹体的比对能估算出这个尺寸。
![]()
“海燕”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首先由固体火箭推进升空,然后到了一定高度和距离以后,火箭助推部分丢弃,核动力发动机开启。这个导弹的核动力发动机用的是外开放式技术,简单来讲就是,空气从前方进气道进入后,直接与小型核反应堆芯接触,被加热后由尾喷口喷出。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大家应该猜到了,大气核污染。因为这个问题,“海燕”在世界主流媒体那里的评价不是太好。
![]()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真用起来,俄罗斯压根就不会放一个常规战斗部在上面,他们会用10万吨当量的小型核弹头,或者Kh-102核导弹上面的那个弹头,爆炸当量为25万吨。
也就是说,“海燕”只有在打核战争的时候才会用,它属于一款战略性核巡航导弹。都开始打核战争了,还在乎什么核污染?哪怕从本国上空飞过时有核污染都无所谓了,一战定生死的时刻,没有人在乎这个。
![]()
“海燕”真的有俄方宣传的那么强吗?
它的速度其实并不快,属于亚音速巡航导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速度估计在800公里每小时—1200公里每小时之间,总不能比民航客机还慢吧?这个速度要是常规导弹的话很好拦截,关键它不常规!
这次格拉西莫夫汇报时表示该导弹飞行距离达14000公里——而这并非其极限,它的上限是多少也没人去算。
![]()
飞得远有什么好处?
不需要选择最短的距离来进攻,导弹的飞行路线、飞行高度可以任意调整。一个国家的防空网再密集,总归有缝隙漏洞,这个漏洞即便找出来了,常规导弹也无法通过迂回绕行突防。
但是“海燕”可以,它的制导系统非常复杂,包括基础的惯性制导和卫星导引,导弹自身还携带地形匹配雷达,它能让“海燕”以一定高度超低空飞行。比如设定100米高度,那么导弹始终距离地面100米“贴地飞行”,这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可放在一个航程近乎无限的导弹上就很恐怖。
![]()
而且“海燕”导弹的弹体是有隐身设计的,还有隐身涂层,配合低空巡航,在地面杂波的影响下很难被雷达捕捉到。
除了“海燕”之外,俄罗斯还有波塞冬核鱼雷,航程同样是无限的,在敌国港口和城市海岸边爆炸就能掀起惊涛巨浪,海啸夹杂着放射性污染源灌入整个城市,这座城就算是毁了。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离海岸都不远,这款鱼雷是真的切中了要害,它也是近些年俄罗斯对外威慑的一个手段。
![]()
俄罗斯为什么这么喜欢研制这类毁天灭地的武器?
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新概念武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都以核小型化为基础研发过各种骇人听闻的武器装备。核动力导弹美国实验过,核动力飞机苏联人搞过,图119试飞了几十次,理论航程是绕地球80圈。而到了六十年代末很多疯狂的核项目都被砍掉了,因为没必要。
俄罗斯现在又拾起来深层原因还是不自信。实力足够的国家,不会动不动就把核挂在嘴边,当年“西方81军演”就能把别人震慑住,现在为什么不行?
![]()
俄罗斯是实属无奈,国内经济不好,严重依赖能源出口,除了卖点军火,没有多少民用产品能打出国门。1.4亿多的人口又撑不起广袤的领土,和平时期军费差不多只有600亿美元,还没有印度多。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频繁亮底牌,否则底裤就要被人扒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