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空军节专题片《梦远》首次曝光了红旗-20这款反隐身防空导弹一发击中目标的画面,点燃了军迷的热情,也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
红旗-20在今年的九三阅兵方阵中,其发射筒呈包裹状态,让外界难以窥探其真实性能。此次空军节专题片高调曝光了红旗-20的发射场景,不仅是对此装备的自信展示,也是对美军隐身战机正进行全球部署和常态化巡航的威胁的有力回应。
红旗系列导弹分工各不相同,红旗-9C主要承担远程的防空和反导任务,红旗-17、红旗-11负责近程的末端防御,而红旗-20则填补了中程反隐身防空的缺口,让我国不论是在近程、远程,或是常规目标到隐身目标,都有着完整的、多层次的防空屏障。
从曝光的画面来看,红旗-20的弹体没有其他的翼面,仅仅保留了尾翼。这能够减少飞行的阻力,来提高它的射程和速度。它采用的发射车是重型越野底盘,搭载了8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垂直发射可以实现全向的攻击,不需要调整车体的方向,能够迅速进行部署和撤离,而且足够的携带量也加强了防空火力的密度。
红旗-20导弹的头部侧面可以看到有光学窗口,这是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关键部件。F-35再能躲雷达,发动机尾焰的高温和机体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特征也藏不住。
它可以结合雷达与红外成像进行制导,借助红外信号来捕捉隐身战机的热特征,从而破解其隐身优势,且不受电子干扰的影响。
从专题片中的拦截画面可以看出,红旗-20的精确度极高,直接奔着目标而去,一发击中,同时火花四溅,没有丝毫的偏差。
它超过5马赫的飞行速度,能够轻松跟上目标的机动轨迹,对隐身战机、巡航导弹等目标的拦截效果非常显著。
F-35作为美军五代机的主力军,它已经进行了全球的部署,亚太地区更是它的重兵集结地,同时对中国的围堵态势持续加码。
F-35在全球的规模已经突破了千架,而且有50多个基地进行了部署,10个国家已经实现了本土的运营。
在日韩的军事基地部署后,目前它的部署已经从日韩向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西太区域延伸,并且频繁参与美国与其盟国的演习,对中国周边的威慑不断增强。
它不仅部署在地面,而且还依托航母、两栖攻击舰,在南海等海域进行抵近侦察和战术威慑,从而压缩了中国近海防空的预警时间。
F-35不仅能够制空和对地打击,而且还可以进行侦察监视、电子对抗以及多目标拦截,同时对中国航母编队、沿海的重要目标和远洋航行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F-35的拦截难度远远超过普通战机,它的正面雷达反射截面远低于隐身巡航导弹,而且不像巡航导弹那样飞行轨迹固定、缺乏机动能力。
它既能够实现近超音速冲刺飞行,还能够在飞行员的操控下躲避拦截,同时还可以进行电子干扰或者抛射诱饵弹。此前红旗-9B因并非专门针对隐身目标设计,应对它时针对性不足,拦截效率受限。
![]()
红旗-20在研发之初就对准了F-35这类隐身战机,通过雷达探测、导引头精度和自身机动性等几大提升点进行设计,成为了F-35的克星。
目前红旗-20仅展示了陆基版本,但是它还具备较强的上舰潜力,未来或许会有舰载版出现。它的弹径仅为0.34米,能够适配海军驱逐舰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而且它还能和海红旗-9C组成舰载防空体系。
因而外界也推测,它或许会逐步接替部分红旗-16系列,成为海基和陆基都适配的防空导弹。
这意味着中国的航母编队或者远洋舰艇,若能搭载这款反隐身利器,能够让海军的反隐身能力如虎添翼。到时候,不管是空中的隐身战机,还是海上的巡航导弹,都难以突破中国的海上防线。
红旗-20的优势也让美媒对其较为关注。美国《防务新闻》认为,红旗-20的光电侧窗导引技术,是美军曾经提出过但没有实现的创新设计,这一技术突破让它在强电子干扰的环境下,作战能力远远超过美国的爱国者-3。
美国爱国者-3射程仅35公里,单靠雷达制导易被干扰,而红旗-20射程150至160公里,采用雷达和红外复合制导,抗干扰能力是其3倍以上。
而且,美方还警惕红旗-20与反隐身雷达若是协同作战,将会让美军隐身战机难以突防,美国也不得不加快新一代拦截系统的研发部署节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